血清
肝纖維化四項指標有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C-Ⅳ)、層粘蛋白(LN)和透明質酸(HA)。這些指標的升高常提示肝組織內的纖維化形成。
肝細胞的炎性改變可以刺激肝內纖維組織增生,引起肝纖維化指標的異常。這一異常改變隨著肝纖維化的程度加重而逐漸明顯。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急性
肝炎中即可見到,慢性活動性肝炎比慢性遷延性肝炎的改變更明顯。
Ⅲ型前膠原(PCⅢ)
Ⅲ型前膠原反映肝內III型膠原合成,血清含量與肝纖程度一致,并與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PCIII與肝纖維化形成的活動程度密切相關,但無特異性,其它器官纖維化時,PCIII也升高。持續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會惡化并向肝硬變形成發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預示病情緩解,說明PCIII 不僅在肝纖維化早期診斷上有價值,在慢性
肝病的預后判斷上也有意義。
血清PCⅢ水平與肝纖維化病變程度呈密切相關,反映肝纖維合成狀況和炎癥活動性,早期即顯著升高,而陳舊性
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變、肝萎縮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Ⅳ型膠原(C-Ⅳ)
Ⅳ型膠原為構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膠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較靈敏反映出肝纖過程,是肝纖的早期標志之一。
1) 在肝纖維化時出現最早,適合于肝纖維化的早期診斷。
2) 能反映肝纖維化程度,隨著慢遷肝→慢活肝→肝硬化→
肝癌病程演病,Ⅳ-C膠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對重癥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顯高值。
4)是藥物療效和預后觀察重要依據,血清Ⅳ-C水平與肝組織學的改變完全一致。
5)在與基底膜相關疾病可出現Ⅳ-C水平的異常,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中晚期
糖尿病、硬皮病等。
層粘蛋白(LN)
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膠原性結構蛋白,與肝纖維化活動程度及門靜脈壓力呈正相關,慢活肝和肝硬變及原發性肝癌時明顯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纖維化的進展與嚴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變病人的食管靜脈曲張越明顯。
1)反映肝纖維化:正常肝臟間質含少量LN,在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時,→肌成纖維細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膠原、LN等間質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竇毛細血管化)。肝竇毛細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變, LN與纖維化程度和門脈高壓正相關,纖維化后期升高尤為顯著。
2)與
腫瘤浸潤、轉移有關:
癌癥轉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LN與腫瘤浸潤轉移有關。大部分腫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
乳腺癌、
肺癌、
結腸癌、
胃癌顯著。
3)與基底膜相關疾病有關:如先兆子癇孕婦血清較正常妊娠者顯著升高,提示可能與腎小球及胎盤螺旋動脈損傷有關。血清LN與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等疾病有關。
透明質酸(HA)
HA為基質成分之一,由間質細胞合成,可較準確靈敏地反映肝內已生成的纖維量及肝細胞受損狀況,有認為本指標較之肝活檢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纖維化和肝硬變的敏感指標。
1)血清HA在急肝、慢遷肝時輕度升高;慢活肝時顯著升高;肝硬化時極度升高。
2)肝硬化病人血清HA極度升高。
3) HA水平與血清膽紅素、SGPT(血清谷丙轉氨酶)、γ-球蛋白呈正相關。
4)與血清
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呈負相關。
5)故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損害嚴重程度、判斷有無活動性肝纖維化的定量指標。
6)對慢遷肝與慢活肝的鑒別診斷,慢遷肝HA濃度與正常人無差別,而慢活肝的升高明顯。
7)有助于估價肝病發展趨勢,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發展中,血清HA逐步并優于其他肝硬化診斷指標等。
來源:檢驗醫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