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接觸了很多
糖尿病患者,經常聽廣大患者朋友們提及到:血糖控制不好,究竟在哪里出錯了?在此精選典型問題,為您一一解答:
【典型問題一】醫生,你好!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我原先使用的優泌樂25,后來用優泌樂50?
【典型問題二】我的血糖怎么控制不下去?每天早上注射24U胰島素,空腹血糖還是8.9。我該怎么辦?請醫生們指點一下。
【典型問題三】我患糖尿病10年,血糖控制不好,這是為什么呢?
2000年查體發現糖尿病,乏力三多,在醫院內分泌科長年治療。
治療效果一直不佳,空腹血糖9,0-9,7餐后血糖12-12,7,我每天用藥早餐前注射25胰島素(30特沖)口服一片馬來酸羅格列酮片,一片阿卡波糖片,中午口服一片阿卡波糖片,晚注射25胰島素口服一片阿卡波糖片,血糖總是不下降,病情總是不見好。
【糖友回答】首先是飲食控制,你是否管好了自己不多吃呢?有的人認為打胰島素了血糖就正常了就不控制飲食了,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不管什么時候一定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其次就是是否堅持運動了?如果每天堅持不懈的運動是對控制血糖有很大幫助的。
那么: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究竟有那幾個方面呢?
【原因一】 不控制飲食,飲食不合理
僅僅想用多服降糖藥來抵消,這種“鞭打病牛”的方法是錯誤并且危險的。有的病人認為得了糖尿病不吃糖就可以了,沒有限制主食的量;有的病人認為得了糖尿病就盡量少吃,結果導致營養不良和低血糖;有的病人堅持一段時間的飲食治療,血糖稍有所控制,就不能堅持,結果導致血糖再次升高。有這種傾向的糖友要清楚地知道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其目的是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以幫助其恢復功能。
合理的飲食重點在飲食的量和質。飲食的量既要考慮減輕胰島素的負擔又保證正常身體需要,使病人體重維持在標準體重的±5%;飲食的質即飲食結構,在保證飲食質和量的基礎上,合理安排不同的品種、花樣,經常改變口味,使食物多樣化,營養均衡,進餐要有規律,少吃零食,飲食療法要嚴格執行,長期堅持。
【原因二】觀念不重視,缺乏認識
通常,患者血糖非常高時,才會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等癥狀。有的糖友因為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誤以為自己的血糖已經“很好”了,甚至“痊愈”了,隨意調節降糖藥劑量,甚至停藥,導致血糖失控。
也有些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階段覺得多吃一點,多喝一點,小便多一點無所謂,采取不診不治或已診不治的態度。有些病人認為糖尿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可徹底治愈,一旦癥狀消失即停止治療,從而造成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有些病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整日憂心忡忡,甚至產生悲觀、失望、恐懼心理;更有甚者,盲目信從“根治”、“治愈”等具有誘惑性的街頭廣告,不僅在經濟上受到損失,更嚴重是延誤了有限的治療時機。
【原因三】不重視血糖監測,監測不及時
不重視血糖監測,曾經一個患者被確診糖尿病5年了,至今還沒有一臺血糖檢測儀,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雖然按醫囑服藥,但他的血糖總是居高不下,這真是糖尿病患者的“杯具”
如果很多糖尿病人對監測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長期盲目服用降糖藥物,容易造成“治不達標”。
而通過監測可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保證理想的血糖控制,有利于及時發現和治療急性并發癥,防治慢性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
【原因四】對口服降糖藥的特點不了解,用藥不規范
有些磺脲類降糖藥的藥效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強,沒有用到最大有效劑量(每種降糖藥都有最大有效劑量),而因為眼前血糖不夠理想,就隨意換藥,去追求“好藥”“貴藥”,甚至去追求“假藥”,這,又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杯具”。
口服降糖藥和注射胰島素是降血糖的主要手段,醫生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選用了合理的藥物或胰島素,但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由于服藥不當而影響了療效。降糖藥物不能隨意突然停用,應根據血糖監測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用藥。
【原因五】心存僥勝心理,想當好漢,不愿吃眼前苦
熱身追求能“根治”糖尿病的“靈丹妙藥”。放棄了“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糖尿病有效的方法,貽誤“戰機”,使本來已經得到良好控制的血糖又反彈回去了。
【原因六】運動不恰當
由于缺乏醫護人員的正確指導,部分病人認為生病就應該休養,運動量減少或不愿多活動;另有一些病人存在急進心理,盲目加大運動量,使病情加重,血糖增高。合理的運動可以起到恢復糖代謝,預防或控制并發癥的作用。
所以,我們應該做到以下6點
關鍵一:科學合理的飲食
科學合理的糖尿病飲食應具有均衡的營養,足夠的熱卡,并有飽脹感。
關鍵二:科學合理的運動
有規律的合理的運動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關鍵三:自我監測血糖
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適時了解患者的腎臟、心臟、神經及眼底的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并進行相應的防治措施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四:合理的用藥
對各類糖尿病藥物的作用機制和副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主動的配合治療;防止盲目的更換藥物,隨意加大或減少藥物的劑量,防止出現血糖的峰谷現象。
關鍵五: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減少恐懼心理,有利于血糖的穩定。
關鍵六:學會應付應激反應
各種應激都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常見的有各種感染如癰、肺炎、腹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使患者處于應激狀態,使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增多如兒茶酚胺分泌增多。
所以我們遵從網友的溫馨提醒:
1、不要幻想近期內(起碼在近期內)你的糖尿病會被治愈;
2、不要跟那些不是糖尿病的親友、同事比吃喝、比舒適,比……
3、你如果是2型DM,又并不嚴重,想選擇“飲食干預+運動”治療的方法時,先掂量一下自己到底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吃苦,因為這條路實在是太難走了。如果你不能,那你不如趁早接受藥物直至胰島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