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 ①結節性,②彌漫性,③滲出性。
⑵糖尿病性腎小管腎病。
糖尿病中腎動脈硬化癥(非糖尿病人所特有者)。
2.腎臟感染 (非糖尿病人所特有者)。
⑴腎盂腎炎:①急性,②慢性。
⑵壞死性乳頭炎。
糖尿病中特有者中:
典型糖尿病腎臟病變,較多見于幼年型(Ⅰ型)病者起病約2½年后,5年后更明確,至20年以上時約有75%罹此病變,故與病程長短呈正相關,為Ⅰ型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從近代
腎移植后發現,正常腎移植入Ⅰ型病者2年后才有小動脈透明變性等病變提示典型糖尿病性腎臟病變。此組病理電鏡下示腎小球基膜增厚及基質增多擴大為特征,與糖代謝紊亂有密切關系。人類糖尿病腎臟病變可分下列三組。
結節型 首先由Kimmelstiel-Wilson于1936年描述,故后稱此型為Kimmelstiel-Wilson結節(或綜合征)或結節型毛細血管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見于17%~36%的糖尿病者解剖記錄中。腎小球毛細血管周圍有直徑20~100µm的球形結節,內含PAS陽性糖蛋白、脂質及血紅蛋白,形成網狀分層結構,呈洋蔥頭狀多層纖維網狀病變,染伊紅色,為玻璃樣塊物;電鏡下示間質中基膜內物質積聚或結節。晚期呈透明變性。毛細血管早期擴張,晚期閉塞。 彌漫型 呈毛細血管壁增厚,有伊紅色物質沉積于基膜上,PAS染色陽性,早期管腔擴張,晚期漸狹窄,終于閉塞。由于基膜增厚,影響通透性和電荷改變,故常有微量
白蛋白尿以致臨床蛋白尿,細胞和管型等在尿常規檢查時被發現。此型可與結節型同時存在。
滲出型 最少見。出現于前述二型病變發生后,開始于腎小球囊腔中有透明而深伊紅色纖維蛋白樣物質沉積,內含甘油三酯、膽固醇及粘多糖,粘附于Bowman囊包膜表面。三型中以彌漫型最具糖尿病特異性,其他二型亦可見于其他疾病,尤其是滲出型。
癥狀
最早時患者并無癥狀,尿中也無白蛋白排出,或<;29mg/d,腎臟常增大,腎小球濾過率(GFR)增高,超過正常約40%,此為Ⅰ期表現,以后腎小球基膜增厚,但尿白蛋白排泄率仍<;29mg/d,此屬Ⅱ期表現。至Ⅲ期時,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d,但常規尿蛋白檢查仍屬陽性。患者GFR開始下降,可伴有高血壓。Ⅳ期時,尿中出現大量白蛋白,>;30mg/d,當白蛋白尿>;500mg/d時,常規尿蛋白檢查始呈陽性,臨床上可出現浮腫和腎功能減退。至Ⅴ期時,患者已處于腎功能不全或衰竭階段,伴有尿毒癥的各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