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體(mycoplasme pneumoniae,MP)是小兒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它與小兒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的關系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支原體肺炎發病率有逐年增高趨勢。現將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兒科住院的哮喘發作期患兒的MP感染情況報告如下。
目的:探討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小兒支氣管哮喘的關系。方法:患兒為哮喘組,同期正常體檢兒童為對照組,兩組都檢測MPAb及血清總IgE,并進行對比。結果:哮喘組MP感染率53.96%,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哮喘患兒MP感染組與非感染組總IgE均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肺炎支原體可能是與哮喘急性發作或長期難以緩解有關的病原體之一。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3例,均符合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齡<3歲9例,3~6歲23例,>6歲31例。對照組為同期正常體檢兒童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歲6例,3~6歲19例,>6歲25例。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除了胸片、心電圖、血常規等常規檢查外,還進行MPAb及血清總IgE的檢測。支原體抗體檢測試劑為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的,采用被動凝集法,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滴度>1∶40為陽性,提示MP感染。血清總IgE的測定采用德普化學發光法(參考值:0-87KIU/L)。
1.3 統計學處理 各數據間差異分別采用x2和t檢驗 ,P<0.05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哮喘組MP感染率53.96%,與對照組采用x2檢驗,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哮喘患兒MP感染組與非感染組總IgE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2. 表1 哮喘組與對照組MPAb陽性結果(略) 表2 MP感染組與非感染組血清總IgE水平比較(略)
3 討論
隨著對哮喘的病因學及影響因素的進一步研究,MP被認為是與哮喘急性發作或長期難以緩解有關的病原體之一。據2002全球哮喘防治會議(GINA)認為,哮喘是一種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共同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疾患。氣道高反應是哮喘的基本特征,氣道慢性炎癥是哮喘的基本病變。 大量研究表明,MP具有其獨特的生物學結構,其終末結構P1蛋白能緊密黏附在宿主細胞表面,可以直接損傷氣道上皮,增加氣道反應性,還可以促進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巨嗜細胞等炎性細胞聚集,并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從而導致氣道慢性炎癥,同時MP還參與神經介質及其相關受體和酶的改變,引起氣道狹窄和炎癥,所以,MP感染就有可能發展為哮喘。本組資料表明,哮喘患兒的MP感染率達53.96%,且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也說明MP感染與
小兒哮喘關系密切,與文獻報道相符。哮喘發病機制的中心問題是氣道慢性炎癥,而免疫反應在氣道炎癥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IgE通過I型變態反應參與哮喘發病已得到公認。有研究認為,MP 感染引起哮喘發作是通過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IgE,并由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所致。本組資料表明哮喘患兒MP感染組與非感染組總IgE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同樣也說明MP感染與哮喘發作關系密切。 MP感染癥狀多樣化,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在臨床上遇到病情反復,病程遷延的哮喘患兒,在常規抗哮喘治療效果不理想時,應考慮到MP感染可能,及早進行MP抗體檢測以明確病原,且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參考來源:《肺炎支原體感染與小兒支氣管哮喘的關系探討》陳赟,《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9, 33(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