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淤滯及高凝狀態所引起,血栓與血管壁輕度相連,容易脫落成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同時深靜脈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到明顯的影響,導致遠端組織水腫及缺氧,形成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綜合征[1]。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了3例不同誘因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均實施了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無一例發生并發癥,3例患者均康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病例介紹
例1,患者,男,76歲,有多年
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顫病史及大量吸煙史,喜歡高脂飲食,體型肥胖。因急性左心衰于2004年8月31日收入院,行PCI術后病情好轉,20天后發現患者右下肢水腫并逐漸加重,右下肢脹痛且發紅,右下肢靜脈血管超聲示右髂靜脈、股靜脈血栓形成,給予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及溶栓、抗凝治療,患者康復出院。
例2,患者,女,35歲,孕足月剖宮產后第二天發現左下肢腫脹較產前加重,且伴有疼痛。左下肢靜脈血管超聲示左股靜脈血栓而轉至我科,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及抗凝治療后,患者好轉出院。
例3,患者,女,78歲,因車禍后致右下肢脛腓骨
骨折及骨盆骨折,導致患者長時間臥床,1個月后患者右下肢腫脹、疼痛且逐漸加重,經血管超聲確診為右髂外靜脈、股靜脈血栓后實施濾器置入及抗凝治療,無并發癥發生。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提供低脂肪、清淡、易消化飲食。預防
便秘,以防增加腹壓影響靜脈回流。指導并幫助例1患者
戒煙及
減肥,說明尼古丁能使靜脈收縮、減少靜脈回流,患者積極配合,成功戒煙。控制該患者的飲食,講明利害關系,患者住院40天,體重減少7kg。
2.2 術前護理 (1)觀察皮膚溫度、顏色、疼痛程度等。經常檢查腫脹程度是否改變,以軟尺測量患肢周徑,同健側下肢比較并做好記錄。同時以硫酸鎂濕熱敷患肢,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水腫。(2)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觀察患者有無肺栓塞的癥狀,如出現呼吸困難、胸痛、
低血壓、低血氧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同醫生積極采取救治措施。(3)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臟水平,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避免膝下墊枕,以免阻滯靜脈回流,嚴禁擠壓、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脫落,造成肺栓塞。
2.3 術后護理
2.3.1 股靜脈穿刺部位的護理 患者術畢穿刺部位紗布包扎,沙袋壓迫4h以止血,密切觀察局部有無出血情況,適當減少術側肢體的活動量,并經常給予按摩。
2.3.2 溶栓及抗凝藥物的護理 例1患者術后應用尿激酶溶栓后給予華法林口服,例2、例3患者均予以華法林及阿司匹林等抗凝治療,用藥過程中密切監測凝血6項,同時觀察患者有無出血傾向,如觀察患者牙齦有無異常出血、血尿、黑便等,一旦發現應立即報告醫生。因為阿司匹林有胃腸刺激等副作用,囑患者飯后服用。
2.3.3 靜脈輸液部位的護理 例1患者在泵入溶栓藥物時,選擇患肢踝部以下靜脈,但不應同一血管、同一部位多次穿刺。嚴格消毒局部皮膚,動作準確、熟練,將針頭以及輸液管固定牢固。每3~4天更換1次靜脈留置針,觀察輸液部位有無炎癥。同時避免輸入刺激性藥物。選擇踝部以下靜脈泵入藥物,是利用下肢靜脈交通支的生理功能,在大腿中上1/3處彈力繃帶加壓,阻斷淺靜脈,減少藥物經近端開放的靜脈進入體循環。應用微量泵泵入藥物,使淺靜脈內壓力升高,溶栓藥物通過交通支進入深靜脈,增加血栓部位的藥物濃度,增加藥物的作用。
2.3.4 應用彈力繃帶的護理 術后患者在使用彈力繃帶過程中,注意其松緊度要適宜,不宜過緊,以免影響靜脈回流,并經常查看,注意患肢的血運情況及患者的主訴。
2.3.5 術后患肢活動護理 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后,鼓勵并協助患者及早活動,逐漸增加活動量。例1、例2患者術日即在床上活動下肢,第二天下床鍛煉,由易到難。術日給予例3患者肢體的按摩,逐漸變被動活動為主動活動。
2.4 心理護理 例1患者性格開朗,對疾病缺乏認識,不相信疾病的嚴重性,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充分認識。例2患者內向,護理人員經常與患者談心,了解其內心的想法,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例3患者沮喪,急切出院,向其說明車禍只是意外,并說明疾病的康復過程,使其安心住院。這樣針對各自的心理動向實施護理,使患者能夠認識疾病的相關知識,積極配合治療,盡早康復出院。
治療深靜脈血栓的目的是為了預防肺栓塞,特別是疾病早期,血栓與血管壁粘連不緊,極易脫落,應采取積極的治療和護理措施。以往多以抗凝治療及溶栓治療為主,近年來為預防肺栓塞多選擇機械性阻隔法,效果理想。本組3例患者采用經皮穿刺法下腔靜脈內置入濾網的措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通過積極的治療和良好的護理,無一例發生肺栓塞,患者均康復出院。(參考文獻:3例下肢深靜脈血栓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的護理,孫艷萍,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6年第3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