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指意想不到的非外力引起的突然死亡,猝死是一種非常緊急而嚴重的情況,往往突然發生、死亡快,即使住院病人也措手不及,時間規定文獻報道不一,有1h內、6h內及24h內。引起猝死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2.1 心源性猝死 腦血管患者多伴
高血壓,常合并冠狀動脈病變。文獻報道
腦卒中常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包括心電圖復極改變、心律失常、心肌結構損害等。這些改變除原有心肌缺血損害外,卒中導致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血漿兒茶酚胺升高可能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卒中患者發生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腦卒中患者應密切注意心臟功能的監測。特別是早期有心電圖異常者,必要時動態心電監護,及時發現某些高危因素,及時選用抗心律失常藥如β-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防止心源性猝死的發生[2]。
2.2 肺栓塞 肺栓塞常見栓子來源為血栓性靜脈炎,見于心臟病、
腫瘤、
糖尿病及長期臥床等。連續7天,血流速度減慢到最低點,深靜脈血栓發生與臥床血液淤滯有關外,與患者飲食差,大劑量應用脫水劑及應用止血劑加重血液淤滯,使血液粘度增加,血凝固性增高,促發血栓形成有關。本病無特異臨床表現,誤診率高達80%。因次應強調早期康復訓練,防止深靜脈血栓。
2.3 再出血 本組4例均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復發死亡。經腦脊液檢查證實,其發生時間為11~14天,尤其在情緒激動、用力排便等因素下誘發,猝死原因與再出血后急劇顱內壓增高,腦疝形成,急性神經源性肺水腫及迷走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繼發心臟驟停有關[3]。此類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避免誘發因素,保持安靜的休息環境,適時應用通便藥物,同時及早清除病因是防止復發的根本措施。
2.4 窒息 由于老年人發生
腦血管病后多伴有吞咽功能障礙,尤其是多發性腦梗死或腦干血管病時更易出現,使咳嗽反射下降或消失,吞噬功能差引起嗆咳,吸入性肺炎、氣管感染、痰液多粘稠阻塞氣道,進餐過多過快可直接窒息死亡。因此對此類患者的護理應特別關注,及時清除咽喉部分泌物,保證氣道通暢。
另外,腦干血管病者占有一定的比例。腦干是基本生命中樞所在,對呼吸及心血管機能進行調節。電刺激腦干網狀結構可引起心電圖異常、血壓升高、刺激交感神經如星狀神經節產生室性心律失常,因此在原有心臟病輕度病理基礎上,腦干發生病變造成上述部位缺血水腫軟化壞死,通過植物神經反射性使冠狀動脈痙攣及產生各種心律失常,發生猝死。
總之,腦血管疾病往往同時發生或先后發生,在防治腦血管病的同時注意心血管的防治,尤其在老年人,腦血管發生后更加小心,以防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