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討腦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中潛在的風險與護理對策。方法:回顧分析390例腦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潛在的風險,以及采取的護理對策。結果:通過及時、準確的評估病人潛在的風險,積極有效的采取護理對策,能有效降低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傷殘率和死亡率。
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急診科外出接診腦血管意外患者390例,由CT或MR確診,符合診斷標準。年齡31~92歲,平均 70.45 歲,男252例,女138例;神志清楚231例,嗜睡72例,昏迷87例,肢體偏癱238例。現場建立靜脈通道390例,鼻導管吸氧者343例,吸痰68例,放置口咽通氣管30例,心電監護390例,氣管插管47例。現場搶救無效死亡3例,轉運途中無死亡。經積極有效的院前急救風險評估及護理,有47例轉入ICU,有343例病情穩定轉入專科病房治療。
2風險評估
2.1有窒息的可能:腦血管意外病人是由于意識水平能力的降低,咽反射消失,呼吸困難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嘔吐物可以阻塞氣道[3]。
2.2有腦疝的可能:無論是出血性或缺血性
腦血管病人,均可能產生程度不同的腦水腫。顱內高壓時常致腦組織受壓,嚴重時出現腦疝。
2.3有受傷的危險:與意識改變或使用脫水劑后膀胱充盈引起躁動不安有關。
2.4焦慮不安:由于本病發病急,癥狀重,變化快,病情兇險,且常致肢體偏癱、語言障礙等,患者及家屬沒有思想準備,難以接受現實,表現出急躁、疑慮、擔憂。
3護理對策
3.1指導現場緊急處理:接到緊急呼叫電話后應立即通知司機、醫生、護士在3~5分鐘內出診。出診途中醫護人員對病情要充分估計,對預見性的搶救措施做到心中有數。如病人在家中一樣,通過車載電話指導家屬自救,盡量少搬動病人,如意識障礙伴嘔吐者頭偏向一側,清理口腔嘔吐物。如有抽搐,用湯匙外繞柔軟布放在兩齒之間,防咬傷。如下級醫院呼叫出診,途中電話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指導當地醫生處理,同時告知醫生大概還有多長時間到,使當地醫生心中有數,便于和家屬解釋,防止醫療糾紛。
3.2轉診前的準備:如病人在家中,到達現場后首先應迅速而果斷地處理直接威脅患者生命的癥狀,同時迅速詢問病史及做必要的體格檢查,應及時觀察患者的瞳孔、血壓、脈搏、呼吸及意識障礙程度、肢體活動障礙程度,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如病人在醫院,到達指定醫院專科病房患者床邊后現場再次評估患者,詢問病因,做好檢查,查閱相關實驗室檢查,與當地醫務人員做好交接工作,明確疾病診斷,完善下一步計劃。與患者家屬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度,再次告知轉運的風險性,讓其在《院前轉運危重病人風險告知同意書》上確認簽字,然后才能轉運。
轉運前對危重患者要進行預處理,要根據病情的情況進行相應處理,如需要快速降顱壓的患者,用留置針開放靜脈通路,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輸入;如有呼吸不好、血氧飽和度不好的病人,應轉為氧療方式,保持氣道暢通,如面罩大流量給氧、氣管插管
呼吸機輔助通氣;煩躁病人應給予鎮靜治療;出診的護士要做好根據患者病情完善治療及護理,和當地醫院病房護士大家一起進行一次基礎護理,更換衣服,按轉科常規進行各方面情況的交接,如各種管道的情況,用藥的情況,特殊用藥做好標識,氣管切開的患者在轉運前充分給氧及吸痰等。
3.3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松解衣領和緊身衣褲,若有假牙或牙齒松動者應取出。舌后墜者用舌鉗將舌拉出后再放置口咽通氣管[4]如患者呼吸停止或自主呼吸無效時即行氣管插管,接簡易呼吸器做輔助呼吸,并牢固固定插管,避免轉運途中插管脫出或移位。
3.4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當病人有頭痛、嘔吐、嗜睡時,提示早期腦水腫。意識障礙加深、血壓升高、脈搏緩慢,呼吸深慢且不規則,甚至出現腦干受累癥狀(瞳孔不等大、眼球運動障礙、去皮層強直等),提示有嚴重腦水腫或腦疝形成[5]。應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盡量選用靜脈留置針,快速靜滴20%甘露醇等脫水劑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形成。
3.5轉運途中的監護:轉運途中的觀察按醫療規范處置患者,正確搬運,加強途中監測,保證轉運途中的安全。根據患者病情給予持續心電血壓監測、吸氧、間斷吸痰,維持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有各種管路的,如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氧管、胃管、
導尿管等,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滑脫,保證管路暢通;有嚴重原發病及并發癥的患者應嚴密觀察病情,如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顱內高壓患者的瞳孔及意識改變等;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加強醫護的配合。
3.6適當的約束病人,防止意外:在搬運和轉運途中,應適當的約束病人,防止跌傷和拔除各種管道。觀察病人煩躁的原因,特別是用了甘露醇等脫水劑,又沒有留置導尿管的病人,要檢查膀胱區是否充盈,及時留置導尿管。
4小結
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們國家患有
腦卒中病人數大約有500萬人~600萬人,年發病率0.12%~0.18%,病死率0.06%~0.12%,存活者70%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包括肢體,語言、認知等方面的障礙[6]。急性腦血管病是院前常見急危重癥,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病死率高。院前急救目的是搶救生命和減少傷殘,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
本組390例患者中,經院前正確、及時評估病人潛在的風險,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除現場搶救無效死亡 3 例,其余387例全部安全轉運到相應專科進一步治療,降低了腦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死率和傷殘率,提高了治愈率及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于建琴,急性腦血管病病人應激狀態的臨床特點及護理【J】。護理研究, 2005,19,(3B):501~502
[2]黃子通,急診搶救指南【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328~329;335~338.
[3]郭佩蘭,郭平蘭,腦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及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10):1203~1204.
[4]盧萍,108例腦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的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25(9):
[5]郭鳳蓮,王麗英,師彩穎,腦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體會【J】,職業與健康雜志,2007,23(6):472
[6]黃維治,羅祖明,神經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