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聲會使人體神經細胞逐漸受到破壞,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等前庭功能損害;長期在噪聲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會引發頭痛、頭暈、疲勞、情緒不穩定、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
失眠、血壓升高、心悸、食欲減退等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等問題。有些人由于工作壓力大、精力過于集中,往往聽力受損了也沒有察覺。因而,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危害至關重要。要減少噪聲干擾,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遠離噪聲源 遠離鞭炮燃放場等強噪聲污染區域。臨近快速路和高架橋的居室要安裝雙層玻璃。
2.使用護耳器 高危職業者應堅持使用護耳器,避免爆震引起的損傷。
3.連續聽音樂不要超過一小時 經常使用耳罩式耳機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聲音的60%,連續收聽不要超過60分鐘。唱卡拉OK時,隔45分鐘要休息一下,以減少聲音對耳膜的刺激。
專家指出,由噪聲環境引起的聽力損傷,如果能在一周內就診,大多數是可以治愈的,而拖延3個月以上則很難痊愈。此外,還要注意合理飲食、鍛煉身體,多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這些對改善聽力也是有益處的。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自我按摩耳部來保護聽力。具體做法是:1.可用雙側手掌慢慢壓迫耳朵,而后慢慢放開,如此重復數次。2.用雙手拇指、食指順耳廓方向從上到下按摩,可反復進行。3.喝水時把水含在口中,捏住鼻子,將水咽下的同時松手,重復數次。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表示,超過50分貝的噪聲就會引起心臟病。嘈雜餐館的噪聲在55分貝左右,交通繁忙的路口噪聲可達75分貝。這些地方的噪聲引起的緊張情緒會擾亂人體機能,甚至使心臟病復發。長時間受噪聲干擾可對神經和心血管系統造成不良影響,損害心肌細胞自律性以及自主神經功能,進而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有心臟病史者除了按時服藥外,還應盡量避開噪聲集中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