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測量血壓的意義是監測血壓的變化,目標是控制血壓,通過血壓來治療預防。第一要防止出現并發癥,第二是對已有高血壓和并發癥的患者采取積極應對措施,盡可能逆轉病情,防止高血壓導致心腦血管事件。
正常的血壓是血液循環流動的前提,血壓在多種因素調節下保持正常,從而提供各組織器官以足夠的血量,藉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血壓過低過高(低血壓、
高血壓)都會造成嚴重后果,血壓消失是死亡的前兆,這都說明血壓有極其重要的生物學意義。自測血壓可為醫生提供更多信息人們的血壓經常起伏波動,而患者就診時由醫生所測的血壓,實際上是很長時間內的一個瞬間值。如果將平時自測血壓的數值記錄下來,并提供給醫生,會讓醫生對患者的情況多一份了解。另外自測血壓值可更好地預測以后心
腦血管病的發生狀況。
測量特殊人群的血壓首先要了解哪些是特殊高血壓,特殊人群的血壓都有哪幾種,只有這樣才能更精準的測量出血壓值。
1.特殊的老年高血壓患者
老年患者最常見的高血壓類型是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此外,白大衣高血壓、隱性高血壓,以及體位性低血壓也較為多見,還有可能表現為假性高血壓(收縮壓偏高)與假性低血壓(收縮壓偏低)。因此對于老年人,每次應測量2次或更多次血壓,并常規測量立位血壓,以發現體位性低血壓。
假性高血壓鑒別方法為:用
血壓計袖帶阻斷肱動脈同時,仍可觸摸到動脈搏動。此外,由于老年人的柯氏第一音與第二音的間隙較大,聽診時常因誤將柯氏第二音當作第一音,而低估了收縮壓水平,造成假性低血壓。避免方法是充氣至200~250 mm Hg后緩慢放氣,聽到的第1個搏動聲為收縮壓。有研究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的主動脈舒張壓接近柯氏第四音,若以柯氏第五音作為舒張壓讀數,可能導致假性低血壓。
2.無脈癥高血壓患者
肢體脈搏明顯減弱或缺如,血壓明顯降低或測不出,即為無脈癥。5%的正常人雙側上臂血壓測量值相差10mmHg,約25%的正常人相差10~20mmHg。若兩上臂血壓測量值差值>20mmHg,應視為不正常,需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病因,有條件時可進行血管造影及血管超聲等檢查。
3.心律失常高血壓患者
對心律失常患者,特別是脈搏短絀明顯的房顫患者,測量血壓原則是提高充氣壓,減慢放氣速度,測量多次血壓,取其平均值。動態觀察血壓,可獲得更為客觀的血壓測值。
4.肥胖的高血壓患者
肥胖患者使用過小袖帶可顯著高估血壓,因此上臂粗大或二頭肌發達者,需更長更寬的袖帶來壓迫肱動脈,同時,將袖帶囊中央放置于肱動脈脈搏之上也尤為重要。對于上臂圍大于50 cm者,建議將適宜大小的袖帶纏繞在患者前臂,并將前臂支持在心臟水平,在腕部觸診其橈動脈脈搏,在橈動脈處聽取柯氏音,用多普勒探頭檢測收縮壓,或用示波測量血壓儀測量收縮壓。
5.兒童高血壓患者
對兒童測量血壓時,袖帶囊寬度至少為鷹嘴與肩峰中間處臂圍的40%。對兒童或青春期前少年,在第四和第五柯氏音之間常存在數毫米汞柱差別,而對于一些兒童,即使水銀柱位于0,也可聽到柯氏音,其生理意義有限。確定一個兒童患有高血壓之前,必須反復驗證,對于反復測量都顯示血壓升高的兒童,應測量其腿部血壓以篩查主動脈縮窄。兒童也有白大衣高血壓表現,但對其進行動態血壓監測的作用尚不清楚。
6.妊娠高血壓患者
正常孕中期婦女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較孕前下降5~10mmHg,孕晚期逐漸恢復至孕前水平。對于妊娠婦女,應測量坐位或左側臥位左臂血壓,尤其是在分娩期間,左側臥位是合理選擇。如果患者上臂圍≥33 cm,應使用較大血壓袖帶。妊娠婦女的舒張壓仍以柯氏第五音來定義,如果放氣時一直聽到柯氏音,直到袖帶中壓力為零,便需要用柯氏第四音來確定舒張壓。白大衣高血壓在孕期也較常見,可利用動態血壓進行檢測。
測量血壓的意義是監測血壓的變化,目標是控制血壓,通過血壓來治療預防。第一要防止出現并發癥,第二是對已有高血壓和并發癥的患者采取積極應對措施,盡可能逆轉病情,防止高血壓導致
心腦血管事件。所以臨床一旦確診高血壓,不論病情輕重,首先要對高血壓可能造成的重要器官損害進行全名系統的檢查,評估損害程度,為治療提供準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