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是常見的心血管系統的疾病,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也逐漸在升高,該病亦正成為我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死因之一。近年來,對于中藥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越來越多,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療效。本文總結了近幾年來中藥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現綜述如下。
1調節脂質代謝
脂質代謝紊亂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長期的高脂血癥的情況下,增高的脂蛋白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膽固醇最容易對動脈內膜產生功能性損傷,使內皮細胞和白細胞表面的特性發生改變。因此,降低LDL、TC,升高HDL,能夠對抗動脈粥樣硬化,F代藥理研究顯示,許多中藥在調節脂質代謝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人參皂苷可調節血脂,降低Tc和LDL,減少動脈內膜脂質形成,具有明顯的降脂、抗AS作用。西紅花能夠明顯降低高脂血癥家兔LDL氧化易感性、降低血漿0X—LDL水平。虎杖對于調節血脂,保護血管內皮效果亦明顯。實驗中,分組后對小鼠進行動脈粥樣硬化造膜,鏡下結果顯示,對照組可見大量泡沫細胞排列于血管內膜,使內膜增厚,管腔狹窄,而虎杖組內皮基本完整,內膜輕度增厚,血管內膜見散在的泡沫細胞形成,同時生化化驗結果顯示,虎杖組在降低LDL、TC,升高HDL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實驗提示,虎杖能夠抗炎、抑制血管內皮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因此可應用于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中。另有實驗表明,大豆提取物具有明顯降低實驗性高脂血癥家兔血清TC、TG和LDL的作用,并且可以升高HDL/TC的比值,明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能夠對抗As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MMP是含鋅的酶家族,主要功能為降解細胞外基質成分,對基質重構有重要意義。研究表明,As病變中有多種MMP的參與,其中明膠酶(MMP一2、MMP一9)表達最廣泛,主要降解變性膠原及基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膠原,被認為在斑塊內基質降解、血管平滑肌細胞遷移等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斑塊破裂與MMP一2密切相關。丹參對于降低血漿中血脂水平、降低MMP一2有明顯的效果。研究中高脂飲食組實驗后兔血漿MMP一2及OX—LDL明顯升高,而丹參組實驗后LDL、TG、OX—LDL、MMP一2水平均明顯低于高脂飲食組。實驗結果說明,丹參能夠抗LDL氧化修飾,減少OX—LDL的生成并間接抑制MMP表達,因而可以用于抑制AS的形成、增加斑塊的穩定性,在As進程中具有保護作用。但注射用丹參對MMP一2的表達的抑制作用具體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
2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
平滑肌細胞在泡沫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的趨化下從中膜向內膜遷移,引起一系列改變并能導致內膜下纖維肌性增生病變,增生和遷移的平滑肌細胞進入內膜后也能吞噬0X—LDL形成泡沫細胞,所以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對于對抗動脈粥樣硬化有針對性的防治作用。有研究表明,川芎嗪。能夠抑制大鼠氣道平滑肌細胞增殖,同時高濃度的川芎嗪可促進大鼠氣道平滑肌細胞凋亡,其機制可能與下調ERKl/2的表達有關。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內酯醇能夠明顯抑制血清誘導的VSMC增生,阻斷細胞周期中細胞由G0/Gl期向S期的轉化,以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生。大黃提取物大黃素通過下調cylinDl的表達,同樣也能阻滯平滑肌細胞周期的進程,從而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平滑肌細胞的增殖。燈盞花素叫能明顯抑制胎牛血清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還能以濃度依賴方式減少s期細胞,阻滯細胞于G0/Gl期,并下調核因子KB活性,從而抑制SMC增殖,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另有研究表明鎮肝熄風湯含藥血清可抑制AnglI誘導的細胞增殖,促使凋亡率升高,可通過調節VSMCs增殖一凋亡平衡,從而改善血管重塑。
3抗氧化、保護血管內皮
有學者認為,內皮細胞損傷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始動因素,內皮損傷后可表現為多種內皮功能紊亂,如內膜的滲透屏障作用發生改變而滲透性增加,內皮表面抗血栓形成的特性發生改變,促凝血性增加,內皮來源的血管收縮因子或擴張因子的釋放發生改變,血管易發生痙攣。異常情況下,巨噬細胞會分泌大量氧化代謝產物,如OX—LDL和超氧化離子,這些物質能進一步損傷并且覆蓋在其上方的內皮細胞,使內皮細胞和白細胞表面特性發生改變。故保護血管內皮、抗氧化對于對抗動脈粥樣硬化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自由基具有強氧化性,可引起脂質過氧化反應產生脂質過氧化物,如丙二醛(MDA),嚴重損害機體的組織和細胞。研究表明,延胡索乙素能夠保護放射所致的血管內皮的損傷,并能顯著減少細胞脂質氧化損傷指標LDH、MDA的水平,減輕內皮細胞的氧化損傷程度。黃芩的主要藥理成分黃芩苷能夠降低MDA含量和增加SOD活性,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抑制超氧陰離子產生、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具有顯著的抗氧化能力?鄥⑻崛∥锟鄥A有明顯的抗氧化的作用,實驗研究中,苦參堿組與空白對照組、高脂模型組比較,實驗組中血漿SOD、GSH—Px活性、T—AOC升高,血漿MDA含量降低,表明苦參堿能提高機體抗氧化作用,同時能夠調節血脂,對抗動脈粥樣硬化。牛膝提取物牛膝總皂苷對于尿酸鈉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并且能夠提高血管內皮細胞活性,使其接近正常細胞。天麻對于保護血管內皮,促進N0生成有明顯的效果實驗研究顯示,天麻素可提高內皮細胞的活性及生存率,保持其完整性,減輕缺氧時內皮細胞的受損及內皮功能的紊亂,維持內環境的穩定,提高受損內皮細胞(EC)的生存率,促使EC、N0分泌增加。
4抗炎作用
炎癥在As的發生發展中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許多研究探討了炎癥產物與
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特別是C反應蛋白(CRP)成為研究焦點。CRP不僅是As的標記,而且是一個炎癥介質,主要是由于它刺激VEC表達黏連分子,因此可使白細胞黏連并釋放炎癥介質,所以說抗炎對于對抗AS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田靜文等對70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給予血脂康短期治療,發現血脂康可明顯降低患者白細胞介素一6(IL一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從而有利于穩定冠脈斑塊。牡丹皮對于由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模型和腹腔毛細血
管通透性亢進模型,能顯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抑制醋酸誘導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說明該藥能抑制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滲出性水腫為主的炎癥早期反應。并且其抗炎作用呈現一定的量效關系,以高劑量的作用最顯著(P<0.01)。粉防己堿能抑制炎癥因子IL一18、TNF—o【合成和分泌的作用,也能抑制Ox—LDL對NF—KB的激活,發揮雙重抗As作用。邱才偉等通過研究發現,三棱丸能顯著延長小鼠的疼痛反應時問,明顯減少小鼠的扭體次數,能明顯減少大鼠角叉菜膠性炎癥滲出液中PGE2含量,提示,三棱丸具有顯著的鎮痛和抗炎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抑制PGE,產生與釋放有關。另有研究表明,金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變性及抗炎作用,黃連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且對缺血心肌有保護作用,減輕炎癥反應在As進程中的作用,維持斑塊穩定性,減少心血管事件。
5抗凝、抗血小板聚集
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增多,使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在內膜上,釋放出血栓素A2(TXA2)、血小板源生長因子(PDGF),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GF)、第VIIl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PF4)、PAl一1等,促使內皮細胞損傷、LDL侵人、單核細胞聚集、平滑肌細胞增生和遷移、成纖維細胞增生、血管收縮、纖溶受抑制等,都有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目前對中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方面的研究逐漸增多。中藥組方黃連解毒湯。提取物能顯著延長凝血酶時間,抑制纖維蛋白原向纖維蛋白的轉變,能顯著抑制ADP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從而具有抑制動脈血栓形成的作用。鉤藤提取物鉤藤堿可抑制膠原誘導TXA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劑(凝血酶、ADP等)所引起的血小板內CA—P的下降。調血類中藥對于抑制血小板聚集也有明顯的效果。實驗研究發現,蒲黃能抑制動靜脈吻合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栓濕重,同時降低大鼠電刺激動脈血栓栓塞率,明顯延長AVIT、PT、TT,且具有劑量依賴關系。被稱之為“活血之圣藥”血竭具有明顯的抗血栓作用,對于
抑制動脈粥樣硬化中附壁血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雞血藤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濕重,抗血栓形成,從理論上驗證了雞血藤活血化瘀的傳統功效。另有實驗通過觀察水蛭提取物對小鼠凝血、出血時間和家兔離體血漿復鈣時間的影響,發現水蛭提取物能延長小鼠凝血、出血時間和家兔離體血漿復鈣時間,提示水蛭提取物能抑制內源性凝血系統,具有抗凝血作用,對游離氨基酸測定結果表明,水蛭提取物所含的游離氨基酸可能是其抗凝血作用的有效成分。
6結語
總之,中藥對抗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從調節脂質代謝、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抗氧化、保護血管內皮、抗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多靶點進行作用,并且眾多研究顯示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中藥具體起效成分及作用機制在分子生物學上的研究還不夠廣泛和深入,希望關于這方面會有更多精確、可信度更高、更有力的實驗研究,為臨床提供更好的理論依據。(參考文獻: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中醫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