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ê喎Q甲減心)是一種以心血管異常為突出表現的甲減特殊類型,臨床多見于女性,以心臟擴大或心包積液及心率減慢為基本特征。老年人甲減心臨床表現多樣,缺乏特征性,易誤診、漏診。我院近年來收治住院的老年甲減心患者中有2例誤診,現就誤診情況分析如下,以期提高診斷率。
1 病例介紹
例1,患者,女,62歲,近2年來反復發作胸悶、心悸,勞累后加重,多次心電圖檢查為心肌缺血改變,診斷為
冠心病,未經系統用藥。入院后患者精神差,表情呆滯。貧血貌,雙肺無干濕啰音,心界向兩側擴大,心率62次/min,心律不齊,心音低鈍。X線胸片示心臟向兩側擴大。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電軸左偏,不正常心電圖,Ⅱ、Ⅲ、avF、Ⅴ1~6導聯ST段下移0.05~0.15mV,T波倒置。血甘油三酯6.02mmol/L,膽固醇7.9mmol/L;全血常規提示中度貧血,Hb 84g/L(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心肌四酶提示CK-MB、CK、LDL、AST均增高2倍以上;確診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KILLIPⅠ級、貧血原因待查。入院后患者拒絕行骨髓穿刺檢查,經擴冠、調脂、促進心肌細胞代謝、補充造血原料、對癥治療,患者上述癥狀緩解不明顯,顏面浮腫加重,復查心電圖無明顯動態改變,復查心肌酶較入院時下降,但仍偏高。追問患者近年來時有乏力、怕冷、行動緩慢、食欲不振、而體重未見減輕。經檢驗血T3、T4均較正常值明顯下降而更正臨床診斷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性心臟病,經服用甲狀腺素片后癥狀緩解,維持治療3個月后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基本接近正常。
例2,患者,男,53歲,因間斷性心悸、氣短、浮腫乏力6個月而入院。時伴食欲不振,怕冷,精神倦怠。在多所醫院就診,先后診斷為
腎病綜合征、冠心病、心功能Ⅲ級、高血壓3級。經治療無好轉而來我院。入院時查體:血壓180/70mmHg,神志清,顏面浮腫,甲狀腺無腫大,雙肺無干濕啰音,心界向兩側擴大,心率72次/min,節律規整,無雜音,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中度浮腫。輔助檢查:尿常規Pro(++),RBC 7個/HP,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明顯偏高;腎功能在正常范圍;X線胸片提示心影向兩側擴大;心電圖示竇性心律、不正常心電圖、V2~6導聯T波倒置。心臟彩超示雙心室明顯增大、室壁運動減弱、心包中等量積液。診斷為冠心病、心功能Ⅲ級、
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險組)。治療上給予擴冠、擴血管、強心、利尿、調脂等治療2周,浮腫明顯消退,但呼吸困難、乏力、食欲差癥狀無好轉,后化驗血T3及T4明顯低于正常值。故更正臨床診斷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性心臟病。給予左旋甲狀腺素片50mg/d,治療1個月后,心悸、氣短、乏力癥狀明顯好轉,食欲明顯改善。出院后繼續服用左旋甲狀腺素片,2個月后上述癥狀均消失,化驗尿常規、血脂、血肌酐、尿素氮及血T3、T4均恢復正常。心電圖恢復正常,X線胸片、心臟彩超示心臟恢復正常大小。隨診1年,病情無反復。
2 討論
老年甲減心臨床上比較少見,很多表現不典型,且就診時患者存在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壓、
高血脂,很容易誤診為冠心病,心肌酶高時易誤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患者浮腫、化驗血脂高、蛋白尿也容易誤診為腎病綜合征。凡55歲以上老年患者,尤老年女性患者,有心血管疾病表現同時伴有畏寒、乏力、納差等癥狀時,應想到甲減心可能性。此外臨床如有以下表現者也應考慮做相應檢查:(1)全心增大伴不明原因心衰,常規抗心衰治療療效欠佳者。(2)心臟擴大、心率減慢伴心包積液而心包填塞癥狀不明顯者。(3)不明原因貧血伴有心臟異常改變,經治療無效者。老年人甲減癥時,心血管方面異常表現突出與甲減時心臟受累較重有關。長期嚴重的甲狀腺素缺乏,心臟等的組織細胞發生嚴重的結構功能改變,導致心臟擴大,心包積液。此外,甲狀腺素激素的缺乏也可使機體造血功能受到抑制,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貧血。
綜上所述,老年人以心臟癥狀為主,如同時伴有多臟器受累,且伴隨代謝減退的改變,應考慮到甲減心的可能性,在臨床中值得重視。(參考來源:甲狀腺功能減退性心臟病誤診為冠心病2例,赫震寰,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6年第4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