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心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硬化、高血壓、內分泌疾患、細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氣腫或其他慢性肺臟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臟病而產生心力衰竭的表現。
隨著人群年齡的增長慢性心衰患病率顯著上升。2013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心力衰竭會議上公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更有可能在冬天入院發生死亡,心力衰竭入院率和死亡率在1和2月份最高,同時在星期五、六和日入院也與死亡危險較高有關。
推測原因可能是在冬天患者可能并存有諸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肺炎等疾病,但即使校正這些并存疾病后,包括抑郁和物質濫用,死亡率仍在冬季保持顯著的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