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失常最近越來越趨向于年輕化,很多年青人已經備受心律失常的困擾。但是,心率失常并不是無跡可尋。如果了解清楚心率失常的先兆癥狀,就可以防范于偉。下面,我們不妨來看看
康德樂大藥房心腦血管科藥師對了解心率失常的先兆癥狀的介紹吧。
正常人心跳節律規整,頻率適合生理需要。休息時跳動慢些,運動時跳動加快;兒童跳動快些,老人跳動慢些。心臟的規律跳動靠其特殊組織“竇房結”發出的微弱電信號的規律刺激,若這種電信號的產生和傳導出現問題,心跳就會過快、過慢或不規律,這就是心律失常。
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心臟病都會有心律失常表現,這是導致心律失常的最常見原因。其次,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過度疲勞、大量飲濃茶或濃咖啡、過多喝酒、大量吸煙等不良習慣,會干擾神經調節影響心跳。另外,
感冒、扁桃體炎、傷寒、菌痢等感染性疾病,腦炎、
腦瘤、腦外傷等顱內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等代謝性疾病,缺鉀或血鉀過高等電解質紊亂,以及一些藥物毒性作用,也會干擾電信號,引起心律失常。
國內還沒有關于心律失常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但臨床觀察發現,近年來該病發病率有增多趨勢,這可能與
冠心病和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的增多有關。患者絕大多數為中老年人。心律失常種類繁多,為方便診治,根據心跳頻率可分為緩慢型和快速型兩類。臨床常見的早搏、房顫、房撲、室速、室顫等都為快速心律失常,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等屬緩慢心律失常。
病情與感覺不完全一致
多數可通過心電圖確診
緩慢心律失常一般指心跳每分鐘少于60次,若超過100次,則為快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會干擾心臟血液輸出,影響全身臟器供血,因而有的患者會出現突然暈厥,或突然眼前發黑(一般會很快恢復)等情況。此外,緩慢心律失常患者會出現憋悶、氣短、乏力、頭暈等不適;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會出現心悸、心慌,有時還伴有出汗、氣短等癥狀。這些都是心律失常發作的信號。
心律失常的嚴重程度與個人感覺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的中重度心律失常患者仍無明顯不適感覺。所以,為避免心律失常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出現上述信號后應盡早就醫明確診斷,由醫生判斷是否需要治療,不可過于相信感覺。
初步判斷心律失常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摸脈搏。脈搏過快、過慢或不齊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發生。心電圖可明確診斷大多數心律失常,在臨床上最常用。但絕大多數心律失常都為陣發性,患者就診時若未發作,心電圖可能仍為正常。這時,可通過動態心電圖監測,連續記錄心臟24至48小時的跳動捕捉心律失常。若還不能發現,可通過電生理檢查明確診斷。
心跳太慢常需裝起搏器
心跳過快首選藥物治療
任自文說,緩慢心律失常往往需安裝起搏器,藥物一般只用于搶救性治療,且需靜脈給藥,要在醫院內由醫務人員完成,口服藥基本無效。因心跳快慢與個體差異和同一個體的生理狀況有關,所以,心跳低于每分鐘60次并不表明心臟一定有問題,更不表明一定需要治療。有以下三種情況的緩慢心律失常一般需要治療:有明顯的憋悶、氣短、頭暈、乏力癥狀,甚至出現暈厥;既有心跳過緩,同時又有陣發性心跳過速;心跳明顯過慢,常低于每分鐘50次,活動后心跳也不能加快。
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療,藥物是首選。心跳很快時,往往需靜脈用藥盡快終止其發作,口服藥效果不佳。其間歇期的藥物治療在于預防發作,一般口服用藥即可。對某些類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撲、特發性室速及部分房顫等,需射頻消融治療。曾發生過較嚴重心律失常、有冠心病等心臟病、心功能差等有猝死危險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一般應安裝除顫器治療,以避免猝死。
康德樂大藥房心腦血管科藥師溫馨提醒:并非所有快速心律失常都需要治療,如偶爾出現輕度心悸、心慌,多與情緒緊張、喝濃茶、喝濃咖啡、飲酒或睡眠不足等有關,對健康影響不大,通過生活調整即可恢復。若癥狀加重或出現頻率增加,應給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