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考高考都結束了,暑假來啦。這意味著什么,盛夏最熱的時候要來了,果然又是時候到了小暑節氣。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之說,說明氣溫升高,快要進入炎熱的三伏天。
小暑的氣候特點是天氣炎熱,降雨增。人處在這時是最大的感受是“悶熱”,就像夾在蒸籠里動彈不得。加上小暑“倒黃梅”的頻繁雷雨,濕氣亂竄,暑氣交加,容易導致體內暑濕困脾,耗氣傷津。熱浪來襲,本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小暑,卻懨懨欲睡無精打采,應該怎樣調理身體和養生呢怎樣在夏天清清爽爽
都說“熱在三伏”,小暑節氣恰好在初伏的前后,因此在飲食上應注意清熱祛暑。飲食方式上也要養成良好規律的習慣,不能暴飲暴食或偏食挑食。
食物應以適量、清淡、清暑利濕健脾胃且富含營養價值為宜。順應季節特點,多吃時令蔬果準沒錯,大家最近去市場有沒有發現賣得最好的是苦瓜、冬瓜、絲瓜。但是也不能只吃瓜果這些不含蛋白質的食物,因為夏天本身出汗多,會消耗體內很多維礦物質,所以要學會搭配,均衡飲食。
民間將小暑節氣的飲食指南概括為“三花三葉三豆三果”,都是消暑佳品。胃腸既要解暑,但也不受寒。下面就為用這“三花三葉三豆三果”為大家推薦幾道藥膳和小食飲品。
1、“三豆”,在中醫看來是“夏季滅火器”的綠豆、赤小豆和黑豆,有著清熱降火的功效,也適合高血脂的人群食用。夏季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豆類熬粥和煲湯,做些清涼食品。
a) 準備50克的綠豆、10克金銀花、100克粳米;
b) 先把綠豆浸泡一晚,第二天分別洗干凈綠豆、金銀花和粳米;
c) 將金銀花放進適量的清水中熬煮30分鐘,熬煎出汁水,30分鐘后撈出金銀花;
d) 再依次在煮完金銀花的水里倒入綠豆和粳米,開始熬粥;
e) 等粥差不多熟了后,加入適量的冰糖或紅糖,再慢火煮一小會即可享用。
綠豆金銀花粥是夏日解署的常用粥,適用于暑熱煩渴、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排尿不便、乳腺疼痛等癥。
2、“三果”指的是西瓜、冬瓜和苦瓜,能清消暑。在中醫理論來說,“苦能清熱”。苦瓜,性味苦、寒,歸脾、胃、心、肝經,具有清熱消暑、涼血解毒、滋肝明目的功效,對痢疾、瘡腫、中暑發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可謂益處多多。
但是,對于脾胃虛、怕寒的人群來說,苦瓜不宜多吃。或者可以和溫熱健脾屬性的食材,例如山藥、牛肉、羊肉,一起烹飪食用。
a) 準備500克苦瓜、300克豬肉(三分肥、七分瘦)、1只雞蛋、蔥末、姜末;
b) 將豬肉剁成肉醬狀,雞蛋攪成蛋液,然后在肉醬里加進蔥末、姜末、精鹽、味精、蛋液和濕淀粉,攪拌勻成肉餡;
c) 將苦瓜洗干凈,去瓜蒂,切成一段段,挖去中間的瓢子,成圓筒狀;
d) 用少許鹽稍微腌制2分鐘后瀝干水,在每個苦瓜筒的內壁均勻抹上干淀粉,將肉餡往苦瓜筒內填滿、抹平,然后把釀苦瓜放在抹了油的盤子上;
e) 炒鍋起火,倒入色拉油,待鍋燒熱后,將盤內的釀苦瓜放進鍋內,用掌勺輕推,等到釀苦瓜變成翠綠色、肉餡泛白就瀝油。把火候加大,舀入適量的高湯,加入精鹽、味精略燒至熟。最后淋上明油,起鍋排放整齊到盤子里就完成了。
苦瓜中含有高維生素C,具有一定的預防壞血病、防止動脈硬化、保護心臟、抗癌作用,還能預防骨質疏松、調節內分泌、清脂減肥。如果夏天胃口不好、食欲不振,不妨試試這道清熱消暑的菜肴。
3、“三花”中指的是金銀花、菊花和百合花,適合沖泡制成消暑的茶品;“三葉”則是指荷葉、淡竹葉和薄荷葉,可以用來煲湯清熱解渴。
現在天氣太熱了,小哥哥小姐姐們都愛些涼爽的凍飲(或碳酸飲料),但是這些生冷飲品并不能真正的解暑,只是緩一時之熱,喝多了還可能影響到脾胃,造成拉肚子。不如嘗試一下自我制作清涼飲品,健康又養生。
a) 準備1000克冬瓜、1塊新鮮的荷葉、1-2根淮山、15克薏苡仁、15克扁豆、4扎燈芯花、500-1000克豬小排(可要可不要);
b) 先將冬瓜和淮山去皮洗干凈,切成滾刀塊段。其他材料也洗凈,用清水浸泡10分鐘左右,然后一起放進煲湯的瓦煲內,加入適量的清水(蓋過材料,約10碗水量),先用大火煮沸,小火慢煨約2個小時。冬瓜和淮山這種容易煮軟的食材可在沸騰后改中小火時再下煲。煲好時加入適量的食鹽調味便可。
冬瓜荷葉湯是一道傳統的藥膳,此湯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濕、生津止渴的功效,淮山有健脾養胃的作用,適合在暑熱、三伏天時飲用。
如果不喜歡嫌煲湯麻煩,還可以試下沖茶喝哦。在這個00后喝啤酒都要放枸杞的養生年代,倔強的老人家更不能認輸呢。不妨試下荷葉和山楂煎水沖茶,或者是菊花泡茶加蜂蜜,都是夏日里的清涼茶飲。當然,自己鮮榨的西瓜果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呢。但是,寒涼的食物對于處在月經期或虛寒的人來說就不是很適用了。
夏天暑氣逼人,還要小心暑濕傷人。除了要避暑預防中暑,還要防寒,避免過度貪涼。陽暑是多因持續在高溫的環境下工作而造成。
而陰暑是由于不恰當的乘涼、飲冷食冷、讓寒邪侵襲人體肌表或內臟而發生,所以空調、風扇也不能一直對著吹,溫度不宜太低。容易宮寒的女性更要特別注意了。
擔心中暑,家中還可常備藿香正氣丸,功能主治:解表化濕,理氣和中。若遇病情復雜、外寒內熱或虛實夾雜者,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 王志華,李彥知,楊建宇. 楊建宇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賞析(十三)——小暑養生[J].北京: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社.2012.7.10(13)
[2] 朱寶鼎. 清涼消暑的食材——苦瓜[J].美食.201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