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飲食過熱與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中國新疆哈薩克族居住地區喜歡飲用熱奶茶,一日數遍;東南沿海潮汕地區喝“工夫茶”,也是趁熱飲用,移居到新加坡的福建人后裔仍有喝熱飲的習慣,其食管癌的發病率高于不喝熱飲的廣東人;太行山區的大碗熱粥也是趁熱吃。調查發現,這些地區都是我國著名的食管癌高發區。
中醫食忌理論中,“熱無灼灼”,指的是食物不要像沸騰的開水那樣灼熱傷人;“寒無滄滄”,指的是食物也不要像寒冰那樣滄滄涼涼。食品寒溫適中,則陰陽協調,有益于身體健康;反之則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人體的陰陽是相對平衡的,如果吃的過涼或過熱,則會打亂陰陽平衡,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會造成病態。
中國中醫科學院東直門醫院內科教授姜良鐸說:“在消化道內,食物的消化過程適宜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過熱的食物會導致氣血過度活躍,胃腸道血管擴張,對腸胃產生刺激。”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
可見,人們在沏茶時應該講究溫度。過燙的水不僅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還會強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嚴重的可誘發
食道癌。預防食道癌就要從生活點滴做起。
如患有食道癌等消化道
腫瘤,切記:
1、 進食過燙食物與食道癌發生密不可分;
2、早期發現、捕捉癌變信號是關鍵;
3、遠離食管癌 管住自己的嘴。
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疾病息息相關。食道壁由嬌嫩的黏膜構成,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燙的食物均在70~80℃左右,剛沏好的茶水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黏膜燙傷后未修復又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引起質的變化發展成腫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
研究顯示,飲水過熱與食道癌息息相關。因此,水溫最好在18~45℃之間。過燙的水不僅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還會強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過50℃;如果怕冷,可以多吃些姜、胡椒、辣椒等食物,既不會損傷食道,還有額外的保健功效。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健康飲食忌過冷過燙:很多人喜歡在食物滾燙時就開吃,這樣能在第一時間享受到熱氣騰騰的美味。殊不知,這種常年累月的、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將大大地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