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包括心理康復和生理康復兩大組成部分。而心理的康復在癌癥病人的康復過程中,具有主導的和關鍵的作用。
眾所周知,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在癌癥的發生、發展和轉歸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英國皇家馬斯登醫院(The Royal Marsde Hospital)的Watson 等人,曾對一組患乳腺癌的婦女進行研究,與她們談話并要求她們回答MAC (Mental Adjustment to Cancer) 量表中的問題,然后將她們的情緒反應狀態分為4種類型,5年和10年之后,結果很清楚:奮斗型生存率最高,不信型第二,淡然接受型和無望型情況不佳。Sklar 和Anisnan 等人進行的應激防衛能力與腫瘤細胞生長關系的動物實驗也發現:能積極主動進行防衛的小鼠,在接種了癌細胞后,腫瘤的生長速度要比不能進行積極機主動防衛的對照組小鼠緩慢且病死率低,關于精神(心理)和癌癥之間生物學聯系的研究是一個新的有意義的研究課題,途徑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免疫系統,事實上,人體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靠減少心理壓力來保持的,也就是說,心理上的壓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
目前,由于癌癥仍然是一類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因此,癌癥患者的緊張、恐懼和焦慮的心情是不難理解的。而且,他們也確實面臨著比其他病人更為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心理活動;加之,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恐癌心理,周圍人們的緊張,過分的關懷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其表現為:由于嚴重的恐癌心理而采取否認態度;或精神上解除武裝,不積極配合治療,甚至拒絕治療;或因為心理因素造成治療后的預期性反應過度,而使治療不能按期完成;還有因心理負擔而造成飲食、睡眠不佳,而使身體狀況逐日下降者;甚至有人因絕望而自殺。反之,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患了癌癥之后,持一種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主動參與治療的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康復,甚至可以出現奇跡。所以心理的康復在癌癥病人的康復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