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就是發生于男性前列腺組織中的惡性腫瘤,是前列腺腺泡細胞異常無序生長的結果。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具有明顯的地理和種族差異。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它是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居各種癌癥的第二位;在亞洲,其發病率低于西方國家,但近年來呈迅速上升趨勢。癌細胞有很強大的轉移能力,其中前列腺癌骨轉移就比較常見。而且前列腺癌骨轉移癥狀還是比較明顯的,只要我們了解就能夠及時的發現。前列腺癌骨轉移癥狀晚期時的表現是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
任何骨骼均可被侵犯,常見的轉移部位是盆骨、腰椎、股骨,其次是肋骨、胸椎及顱骨等。前列腺癌骨轉移癥狀表現為持續性骨痛,靜臥時更明顯,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或截癱。內臟轉移可出現肝臟腫大、呼吸困難、咳血;腦轉移可導致神經功能障礙。其他有皮下轉移性結節,髂窩淋巴結腫大壓迫髂靜脈出現下膠水腫,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腫大壓迫輸尿管或局部病變浸潤輸尿管口,引起一側或兩側輸尿管梗阻,出現腰痛,甚至腎功能受損、少尿、無尿。
骨轉移病灶可見于髂骨、椎體、肋骨、顱骨和長骨近端等,大多發生在骨骼中軸線血運豐富的部位。最常見的也是最早的前列腺癌骨轉移臨床表現是骨骼的疼痛。持續的鈍痛,常常影響患者的食欲及日常的生活節奏,以致病人日漸消瘦,痛苦不堪。其次,由于骨頭一點一點地被腫瘤細胞“吃掉”,轉移的骨骼很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如果腫瘤細胞侵犯了病人脊柱椎體的話,那么椎體塌陷將引起脊髓受壓迫的癥狀,這會使治療更加棘手。
Ⅰ/Ⅱ期臨床試驗顯示,唑來膦酸在已發生骨轉移的患者中耐受性良好,可以劑量依賴性抑制骨吸收生化標記,而且唑來膦酸(4 mg)減少骨并發癥的作用至少與帕米膦酸二鈉(90 mg)相當。最近完成了三項大規模Ⅲ期臨床試驗,共入組超過3000例患者,包括晚期乳腺癌和多發性骨髓瘤、前列腺癌及其他實體瘤,旨在評價唑來膦酸用于骨轉移/骨損害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這些研究結果顯示,唑來膦酸 4 mg(15分鐘靜脈輸注)安全有效,對溶骨型、混合型和成骨型骨轉移/損害均有效。唑來膦酸是第一個證實對多種原發惡性腫瘤具有廣泛臨床療效的雙膦酸鹽。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前列腺癌骨轉移必須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中體育活動對于控制體重、保存肌肉、保持骨骼健壯以及降低心臟疾病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堅持體育活動還有助于保持人體良好的平衡能力,促進睡眠,減少焦慮。通過體育鍛煉,還可以減去多余的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