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相關性研究,其中一項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胃炎和結腸腫瘤密切相關。這項研究也顯示,其他類型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疾病(比如胃癌)與腫瘤發生的風險增加有關。AmnonSonnenberg(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波特蘭,美國)和Robert Genta(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達拉斯,美國)提到,各種類型的腫瘤都存在風險并且風險在腫瘤晚期增加。
作者還發現,發生結腸腫瘤的風險與其他病理類型(如胃粘膜腸上皮化生、胃腺瘤、胃癌、胃淋巴瘤)有關,但其他幽門螺旋桿菌陰性的疾病與結腸腫瘤之間的關聯性不強。Sonnenberg和他的同事在《美國胃腸病學雜志》上寫到,幽門螺桿菌對結腸腫瘤的發病率有顯著的影響。
他們的結論是,從公共健康的角度來看,與任何醫療干預相比,幽門螺桿菌及其當前感染率的下降對西方人患結直腸癌的影響更深刻。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可出現大便習慣異常,排便次數增加,既往有粘液便、腹瀉病史,無明顯原因的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排便費力等。大腸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癌腫為首選,輔之以放射治療、化療藥物治療及中醫藥治療等。大腸癌根治術后,仍有50%的病例復發和轉移,因此術前、術后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后5年生存率。抗癌藥物可選擇替加氟栓、替吉奧膠囊、抗癌平丸等。
替加氟栓 替吉奧膠囊 抗癌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