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本福島核泄漏是否增加甲狀腺癌?2011年3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的多次核泄漏導致大量的人類災難---撤離、心理創傷、過早死亡以及工作和學業中斷。不過,迄今為止,這些核泄漏還沒有在公眾中間導致輻射相關的疾病,也很少有專家會預計出現癌癥或其他疾病顯著增加。福島第一核電站中的核反應堆釋放的放射性輻射量僅為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十分之一,風將大多數放射性輻射吹到海洋中,而且撤離非常迅速。然而,根據一項出于善意的篩查項目的結果,甲狀腺癌與這次災難相關聯。
在這次災難發生幾個月后,日本福島縣著手研究成千上萬名兒童和青少年的甲狀腺以便發現是否存在輻射相關的癌癥。這項篩查工作是史無前例的,而且沒有人知道將會出現什么結果。因此當第一輪篩查工作開始發現將近一半的孩子存在甲狀腺異常,而且其中有100多人隨后被診斷為甲狀腺癌時,輿論沸騰了。
日本東京大學公共衛生專家Kenji Shibuya說,一種后果就是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導致幾十名兒童的甲狀腺被切除,這原本可能是不必要的。活動人士將這些發現吹捧為核電危險的證據。反核活動人士Helen Caldicott在她的主頁帖子中寫道,大量的甲狀腺異常就在這次事故發生不久出現了,這意味著這些兒童近乎必然地因吸入和攝入放射性碘而接受非常高劑量的甲狀腺輻射。
科學家們明顯不同意這一點。英國劍橋大學甲狀腺癌專家Dillwyn Williams說,有證據提示著這些迄今為止發現的絕大多數甚至全部病例并不是由輻射引起的。在Epidemiology期刊上個月發布的一系列文章中,科學家們批評了這些危言聳聽的解讀。很多人認為[這項篩查研究]從一開始就應需要來自未被放射性物質污染的地區的基準數據,而且公眾應當更好地接受教導以便理解研究結果,以及可能地,應當觀察等待而不是立即進行手術切除。不過,大多科學家們也說道,這些發現暗示著一種醫學難題:為什么甲狀腺異常在兒童中如此常見?Williams所,這項篩查所獲得的令人吃驚的結果證實出現于生命早期的甲狀腺癌要比之前所認為的更多。
對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回憶讓日本當局對甲狀腺癌憂心忡忡。1986年4月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負面影響包括放射性碘飄落在白俄羅斯、俄羅斯和烏克蘭大片地區,污染了奶牛吃的牧草。在喝到受到污染的牛奶的兒童體內,放射性碘堆積在他們的甲狀腺中。(成人的甲狀腺吸收更少的碘。)世界衛生組織(WHO)2006年的一項研究就已發現在大多數污染地區,大約有5000人患上甲狀腺癌,其中一些人在那次事故發生時的年齡在18歲以下,不過這項研究已注意到更多的病例是[在那次事故發生]一段時間后出現的。2006年,聯合國將15例兒童甲狀腺癌死亡歸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如果在早期發現,那么這種癌癥幾乎總是可通過甲狀腺切除而被治愈。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日本當局著手篩查福島核泄漏發生時所有年齡在18歲及以下的368,651名福島居民。不過,大多數專家并不期待甲狀腺問題會大量增加。首先,相對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福島居民的潛在輻射暴露是輕微的。再者,在核泄漏發生后,日本當局撤離了生活在核電站20公里內的大約150,000人。此外,在事故發生后,福島居民被提供碘片來阻止對任何成功地進入食品供應的放射性碘的吸收。
2013年,WHO估計在福島核泄漏發生后的第一年,在核泄漏最為嚴重的地區,12~25毫西弗特(mSv)輻射暴露可能導致癌癥發病率小量增加。(在全世界,人們每年接受平均2.4 mSv背景輻射;一次醫學X射線胸透產生0.1 mSv輻射。)WHO注意到女性一生中有0.75%的風險患上甲狀腺癌;它估計福島地區最高劑量的輻射讓這種風險提高了0.5%。
這項開始于2011年晚些時候的第一輪甲狀腺篩查只是給出基準數據,這是因為人們并不期待任何一種由輻射誘導的腫瘤會在事故發生至少4年內出現。結節大于5.0毫米或囊腫大于20.1毫米的兒童會接受第二輪更為詳細的檢查,而且必要的話,還要進行細針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檢查。在第一輪篩查結束后,兒童將在20歲前每隔2年而在20歲后每隔5年接受甲狀腺檢查。
隨著篩查的開展,根據公布的第一輪篩查結果,令人吃驚的是,從篩查一開始就已發現存在非常高的甲狀腺異常病例。第一輪篩查于2015年4月完成,篩查結果于2015年8月公布,證實在300,476名測試者中,將近50%的人的甲狀腺中存在實性結節 (solid nodule)或充滿液體的囊腫。其他地方規模更小的研究已提示著微小的甲狀腺囊腫和結節在所有年齡的人體內是常見的。但是,日本長崎大學原子彈疾病研究所輻射健康科學家Noboru Takamura說,專家們并不知道[福島居民篩查結果中囊腫和結節出現的]頻率是高還是低。
隨著確診的甲狀腺癌病例在上升,對其與輻射關聯性的擔憂也在增加,而且這些擔憂也獲得一名知名度高的支持者的贊同。2013年,日本岡山大學環境流行病學家Toshihide Tsuda在國際會議上開始提供分析結果,聲稱福島的甲狀腺癌病例是異乎尋常的多。去年10月,他在Epidemiology期刊上在線發布他的分析結果,他的結論是第一輪篩查表明,根據位置的不同,每百萬兒童的甲狀腺癌發病數量為0~605例,但是相比于正常的兒童甲狀腺癌發病率,整體上增加了大約30倍。這一結論當時成為了頭條新聞。
其他的科學家們快速地給出了嚴厲的批評。根據幾名流行病學家的說法,他的分析方法存在一種根本性錯誤:Tsuda將利用先進的能夠檢測其他方法不能檢測到的[結節或囊腫]生長的超聲波設備獲得的福島調查結果與對具有腫塊或癥狀的病人進行傳統臨床檢查發現的每百萬人大約3例甲狀腺癌進行比較。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流行病學家Richard Wakeford在代表有11名成員的WHO專家工作小組針對福島健康結果寫道,將福島篩查項目中獲得的數據與從日本其他地方(大體上還沒有進行大規模篩查)獲得的癌癥登記數據進行比較是不恰當的。 上個月發表在Epidemiology期刊上的7篇Letter類型文章批評了Tsuda采取的方法和得出的結論,而這是其中的一篇。
為了發現在沒有遭受輻射暴露的人群中進行具有可比性的篩查會得出什么樣的結論,Takamura研究小組利用福島調查中所采用的方法研究了三個地理上相隔比較遠的縣中4365名年齡在3~18歲的兒童。他們在2015年3月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論文中報道,他們發現了類似數量的結節和囊腫,以及一例甲狀腺癌,即每百萬人有230例甲狀腺癌。其他的日本研究先后報道了每百萬人有300例、350例,甚至1300例。
Takamura在發表在Epidemiology期刊上的文章中寫道,在日本其他地方利用先進超聲波技術檢測到的甲狀腺癌發病率與福島縣并不存在有意義的不同。在發表在Epidemiology期刊上的一篇Letter類型文章中,他聲稱通過考慮利用超聲波發現甲狀腺癌和利用傳統臨床檢查方法鑒定甲狀腺癌存在時間遲延對癌癥病例數量進行調整,解決了不同篩查方法本身產生的影響。不過他并沒有解決其他的批評,而且也沒有對來自Science期刊發出的評論請求作出回復。
很多科學家們盡管不同意Tsuda和活動人士對這些發現的看法,但是都認可這第一輪篩查工作。美國喬治城大學輻射健康物理學家Timothy Jorgensen說,不論癌癥是否是放射性輻射導致的,甲狀腺篩查項目會因較早地檢測癌癥而有望挽救生命。
然而,非常明顯的是,公眾甚至很多醫生因沒有相關的知識背景,而沒有正確地看待這些結果。日本福島縣健康管理調查項目副主任Seiji Yasumura說,盡管絕大多數甲狀腺異常是安全的,可以忽略不管,但是發現小的損傷會讓病人憂慮。Shibuya補充道,在那些被診斷為甲狀腺癌的病人中,幾乎全部接受了甲狀腺切除手術,盡管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提示著在很多病例中,先等等看可能更好。仔細觀察將會是最好的選擇。
韓國提供一個令人警醒的故事。1999年,韓國政府發動一個健康項目:醫療服務提供者收取少量的費用提供超聲波甲狀腺篩查,結果甲狀腺癌確診病例暴增。韓國高麗大學Heyong Sik Ahn在 2014年11月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期刊上的文章中報道,2011年,[韓國]甲狀腺癌發病率是1993年的15倍,但是甲狀腺癌死亡率卻沒有什么變化。同樣地,在那些確診患上甲狀腺癌的病人當中,幾乎所有的人進行了全部或局部甲狀腺切除。而且,大多數人一生當中還需要接受甲狀腺激素替換治療。為了阻止這種流行現象,Ann和其他人反對進行常規的甲狀腺癌篩查。
Williams說,有證據提示著兒童的這種甲狀腺生長要比之前所認為的更加常見,因此必須被認為是正常的。他說,這項福島甲狀腺調查有望讓人們更好地理解這種生長的起源和產生,從而可能導致人們開發出一種更好的治療方法。(來源生物谷)
甲狀腺瘤如何治療?甲狀腺瘤的治療可以選擇:阿魏化痞膏、貓爪草膠囊、蘆筍膠囊等。
詳情請致電我們的客服垂詢:400-101-6868。如需購買阿魏化痞膏、貓爪草膠囊、蘆筍膠囊,可到臨近門店。廣州腫瘤店地址為:廣州市越秀區先烈南路21號之一(中山大學腫瘤醫院中門斜對面)。通過GSP質量認證的藥房,獲廣州市藥品經 營誠信企業和工商局頒發的消費者信得過商家稱號。門店電話:020-87303808。
腫瘤科藥師溫馨提醒:對甲亢疾病患者而言,煙是一定要戒掉的,不利自身健康。大量研究顯示,吸煙可顯著加重眼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