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海豹胎事件”嗎?在20世紀50年代曾經是“海豹胎”的罪魁禍首,當人們都在抵制使用沙利度胺的時候,有些科學家們繼續對它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在免疫、抗炎、抗血管生成的藥理和一些疑難病癥上的臨床治療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欣喜和鼓舞的結果,從而使人們對沙利度胺又有了新的認識。在臨床應用效果方面也得到了較好的評價,但還是要認真監測其不良反應,以便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
沙利度胺為谷氨酸衍生物,對麻風病無治療作用,與抗麻風病藥同用以減少麻風反應,治療各型麻風反應,如淋巴結腫大、結節性紅斑、發熱、關節痛及神經痛等療效較好。
沙利度胺藥理作用
1.抗血管新生作用:用于抗腫瘤、血液系統疾病的治療
2.免疫調節作用(抗炎作用):用于風濕免疫性疾病、皮膚疾病的治療
3.中樞神經抑制作用(鎮靜作用):催眠、鎮痛、止吐,抗焦慮、抗焦躁不安。
需要注意的是,沙利度胺為強致畸藥,故孕婦禁用,育齡婦女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方可應用。停藥6個月以上方可懷孕。一般發生在妊娠前3個月,尤其是第45~55天。但并非在服藥期間均發生畸形。無骨髓抑制,無肝腎、心肺、大腦等毒性報道。至今半死量沒有測出,不引起慢性中毒。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要控制和消滅麻風病,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積極防治,控制傳染”的原則,執行“邊調查、邊隔離、邊治療”的做法。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切斷傳染途徑,給予規則的藥物治療,同時提高周圍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傳染、消滅麻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