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石廷章 趙衛紅
摘 要:目的 探討泰素帝誘導人肺腺癌細胞凋亡的作用機制。方法 應用形態學方法、流式細胞術(FACS)、DNA凝膠電泳、Annexin v標記等方法檢測細胞凋亡的發生,應用RT-PCR檢測凋亡相關基因 fas、bcl-2、c-myc表達的變化。結果 泰素帝對人肺腺癌細胞系 a549細胞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細胞分裂阻滯于G2M期,并誘導腫瘤細胞發生凋亡。凋亡細胞表現為細胞固縮,核染色質聚集或斷裂,DNA凝膠電泳顯示清晰的DNA梯形條帶,FAGS檢測在G1期之前出現 sub-G1峰,凋亡率最高為 15.69%,Annexin V標記的方法檢測凋亡時發現,壞死和凋亡共存。在泰素帝誘導 a549凋亡的過程中,凋亡相關基因 Fas轉錄水平比用藥前增強,bcl-2和c-myc無明顯變化。結論 除了壞死,凋亡也為泰素帝抑瘤的機制之一。泰素帝誘導 a549凋亡可能主要與促進 Fas基因表達有關。
主題詞:肺腫瘤;腺癌;泰素帝;細胞凋亡;Fas基因
泰素帝是 1986年由法國羅納普朗克*樂安公司首先生產的一種半合成抗癌新藥。其結構類似紫杉醇,是從歐洲紫杉針葉提取加工的,有促進細胞微管聚合、抑制微管解聚的作用,使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有絲分裂。泰素帝的來源較紫杉醇更易獲得,對某些腫瘤的殺傷作用是紫杉醇的2倍,并且對某些過度表達P-糖蛋白的耐藥細胞株仍然有效[1]。經多年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其對多種癌癥有效,特別是對轉移性乳腺癌和晚期非小細胞癌[2]。在白血病和乳腺癌細胞的體外實驗研究中,已經發現泰素帝的細胞毒性與其誘發細胞凋亡的作用有關[3,4]。泰素帝作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最有前景的新藥[5],體內外實驗均顯示,對非小細胞肺癌有生長抑制和殺傷作用,但尚未見泰素帝誘導肺癌細胞凋亡的報道。我們選擇人肺腺癌株 a549來探討泰素帝誘導凋亡發生的比例及機制,為泰素帝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人肺腺癌細胞系 A549購自解放軍總醫院腫瘤生物研究所。泰素帝為法國羅納普朗克*樂安公司提供。bcl2引物擴增產物為170 bp,c-myc 為170 bp, Fas 為190 bp,β-actin (內標)為 450 bp。
二、方法
1.細胞培養: A549用含 10%小牛血清 RPMI 1640 培養基,在37℃、5% cO2飽和濕度的條件下培養,實驗時取對數生長期細胞。
2.形態學觀察:細胞懸液離心涂片,瑞氏染液染色 5 min,光鏡下觀察。
3.電鏡觀察:收集 106細胞,離心后以 3%戊二醛固定24 h,1% OsO4固定2 h,常規脫水、包埋、聚合、切片、染色。
4.DNA 凝膠電泳:采用盧圣棟[6]的快速法提取 dNA。細胞懸液溶于 DNA提取液1中,加入 NP-40,混勻后離心棄上清;沉淀加入 dNA提取液 2及6 mol/L NaCl,混勻后離心取上清,用乙酸銨、冰乙醇沉淀 dNA;沉淀物溶于 TE緩沖液;經1.8%瓊脂糖凝膠電泳。
5.流式細胞儀分析:經流式細胞術(FACS)常規預處理細胞后上機測定細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以未加藥者為對照組。
6.Annexin V標記:使用 Boehringer Mannheim 公司試劑盒 annexin-V-flous。收集 106/ml 細胞,加入 200 μl工作液,室溫下10~15 min后上機檢測。
7.RT-PCR:首先提取 RNA,收集 107細胞加入 200 μl裂解液及氯仿,離心取上層水相;加入等體積的酚:氯仿:異戊醇(24∶24∶1),離心吸取上清;加入醋酸鈉和異丙醇,-20℃放置20 min,離心棄上清,室溫晾干。然后進行反轉錄反應,樣品加入15 μl RT液,1 μl 酶混合離心數秒,42℃水浴 30 min。最后進行 pCR反應,加入 PCR液 20 μl,1 μl Taq酶,1滴石蠟油,離心數秒,上機進行 pCR循環;變性 94℃ 45 s,55℃退火45 s,72℃延伸 45 s,共35個循環。經2%瓊脂糖凝膠電泳,紫外光下觀察照相。
8.統計分析:均采用 6.04版 SA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
1.細胞形態學變化:0.1μmol/L泰素帝作用于A549 72 h時,光鏡下觀察有10%~20%細胞出現固縮,細胞核染色質聚集,斷裂成數個圓形顆粒,胞膜仍完整。電鏡下可見細胞體積變小,胞漿凝縮,內質網疏松與胞膜融合成一個個空泡,核內染色質凝聚成新月狀附著于核膜邊(圖1)。以上形態改變表明,A549在泰素帝誘導下出現了細胞凋亡。另有部分腫脹細胞,胞膜已破碎,細胞器崩潰,染色質疏松為壞死細胞。
當泰素帝劑量加大時,則花團樣多核細胞更多,腫脹破裂的壞死細胞比例更大,而核固縮的凋亡細胞并未增多。
2.DNA 凝膠電泳分析:0.1 μmol/L泰素帝作用于 A549 72 h始出現梯形條帶,在(0.01~10)μmol/L 范圍內作用 72 h均出現凋亡特有的梯形條帶,但當劑量加大至10μmol/L時,其背景夾雜有壞死的膜狀改變(圖2)。
3.流式細胞術(FCM):經 FCM進行周期檢測,泰素帝 0.1 μmol/L作用12 h已有明顯的G2M阻滯;當 1 μmol/L作用 48 h時,G2M期細胞高達80.01%。第3天以后,由于部分阻滯的細胞發生死亡,使G2M、G1、S期細胞均相應減少,Sub-G1期細胞增多。亞二倍體峰 sub-G1峰的面積代表凋亡細胞的比例(apo%)。泰素帝 0.1 μmol/L作用 A549 72 h的 apo%最高為15.69%,其他濃度時間的 apo%均低于此值。
C:A549對照組;1~4:0.01,0.1,1.0,10μmol/L泰素帝作用72 h組;Mr:PBR 322BstN1圖2 DNA凝膠電泳結果
4.Annexin-V-flous標記:磷脂酰絲氨酸(phosphatidylscrine, pS)正常時分布于細胞膜內,細胞發生凋亡早期便從膜內翻轉至膜外。Annexin v在Ca2+存在時可以和PS特異結合,故 Annexin V試劑盒可作為檢測凋亡的早期手段,且較敏感[7]。結合碘化丙啶(PI)染色,可將細胞分為4種屬性:Ⅰ象限:PI高染,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低染,為壞死細胞;Ⅱ象限:PI、FITC均高染為凋亡后壞死細胞及部分壞死細胞;Ⅲ象限:PI、FITC均低染為正常細胞;Ⅳ象限:PI低染,FITC高染,為凋亡細胞。因Ⅱ象限由凋亡后壞死細胞和部分壞死細胞兩部分組成,無法區分,故除了對Ⅰ和Ⅳ象限分別進行凋亡和壞死的粗略統計外,還應考慮Ⅱ+Ⅳ和Ⅰ+Ⅱ象限的數值(表1)。
泰素帝0.1 μmol/L作用于A549 24h,壞死比對照組增加了3.3倍,而凋亡比例不高。第2天壞死比例下降,凋亡比例增加,是第1天的2.4倍,象限Ⅱ(凋亡后壞死和部分壞死)為對照組的 3.8倍。結合象限Ⅱ+Ⅳ和Ⅰ+Ⅱ的數值變化,提示凋亡后壞死占有相當比重。
5.凋亡的相關基因:泰素帝 0.1 μmol/L作用于A549 24 h后,Fas基因轉錄較用藥前增強,而c-myc和bcl-2基因的轉錄無明顯變化(圖3)。
表1 泰素帝1.0 μmol/L對A549的annexin V檢測
組別 |
時間
(d) |
細胞百分比(%) |
Ⅰ |
Ⅱ |
Ⅲ |
Ⅳ |
Ⅱ+Ⅳ |
Ⅰ+Ⅱ |
對照組 |
1 |
2.8 |
8.2 |
80.6 |
8.5 |
16.7 |
11.0 |
泰素帝 |
1 |
12.1 |
17.8 |
66.8 |
3.4 |
21.2 |
29.9 |
泰素帝 |
2 |
11.6 |
31.4 |
48.8 |
8.2 |
39.6 |
43.0 |
討論
1.凋亡的檢測:本實驗采用多方法檢測,發現0.1μmol/L泰素帝對人肺腺癌細胞系A549有誘導凋亡的作用,其作用72 h的apo%最高,此濃度為周期阻滯峰值濃度(1 μmol/L)的1/10。另外,凋亡的發生遲于周期阻滯,開始于48 h(即周期阻滯達峰值時),72 h達峰值后又逐漸下降。即在腫瘤細胞陸續進入 g2M期阻滯后,凋亡的比例也開始增加,提示凋亡的發生可能與周期阻滯有關。體內實驗也有類似發現,Ronald等[8]在移植了 mca-4腺瘤的小鼠中觀察泰素帝的作用時也發現,瘤細胞在周期阻滯之后發生了凋亡和壞死,但是在鱗癌 sCC-VII,盡管周期阻滯非常明顯卻沒看到凋亡。有關二者的確切關系尚須深入研究。
2.泰素帝誘導凋亡在其抗腫瘤機制所處的地位:泰素帝對周期的阻滯作用已得到公認。本實驗除觀察到明顯的周期阻滯現象外,還發現在 g2M期阻滯后,大部分細胞死亡,死亡方式除了壞死外,還有凋亡,究竟凋亡在泰素帝對A549細胞系的作用中處于什么地位呢?FCM檢測其凋亡率最高為15.69%,在實體瘤誘導的凋亡中屬中低水平。另外Annexin-V實驗看到,壞死從始至終存在,且比例較高;而凋亡則早期比例較低,晚期凋亡細胞和凋亡后壞死細胞才逐漸增多。壞死似乎更占有優勢。
體內實驗也有類似發現。Ronald等[8]曾報道在移植了各種腫瘤的小鼠實驗中,泰素帝可引起明顯的周期阻滯以及相當低的凋亡反應(相對紫杉醇來說),但是泰素帝的療效與二者均不相關,細胞的溶解壞死被認為是泰素帝殺傷腫瘤的主要方式。
3.凋亡相關基因:Fas為TNF受體超家族成員,主要表達于活化的 t細胞表面,并可表達于多種腫瘤細胞表面,包括造血系統腫瘤和非造血系統腫瘤。其在腫瘤的凋亡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在泰素帝誘導A549凋亡的過程中其轉錄增加。
原癌基因bcl-2是迄今為止功能最明確的細胞凋亡拮抗基因。近年研究發現,泰素帝及紫杉醇等作用于微管系統的藥物,由于破壞了微管的完整性,導致 bcl-2磷酸化,從而促使細胞凋亡[9]。本實驗中 A549細胞在使用泰素帝后 bcl-2表達并無明顯減少,應進一步檢測bcl-2家族其他成員和bcl-2的蛋白產物含量有無變化,以判斷泰素帝致凋亡是否與bcl-2家族有關。
M:Mark;1:A549對照組;2:泰素帝處理組,每列上側條帶均為β-actin內標圖3 0.1 μmol/L泰素帝對A549作用24 h的Fas、bcl-2、c-myc基因檢測
c-myc是癌基因中核心蛋白 myc的家族成員,是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演進的正調控基因。近年研究發現,它也參與凋亡過程,具有雙重性。泰素帝誘導A549的凋亡進程中,c-myc轉錄水平并無明顯變化。
通過泰素帝在人肺腺癌A549細胞系的抗腫瘤機制的實驗研究,可以看出泰素帝使腫瘤細胞分裂阻滯于G2M期,周期阻滯之后,腫瘤細胞以壞死和凋亡兩種方式死亡。其中Fas基因參與了泰素帝誘導A549凋亡的過程,這些都為該藥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應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關于凋亡在泰素帝抑瘤機制中的地位,仍需繼續廣泛和深入的觀察研究。
圖1 經電鏡觀察的A549細胞用藥前后的形態改變。1a:A549未經泰素帝處理;1b:泰素帝0.1μmol/L作用24h,細胞核染色質連聚,為凋亡早期改變。
作者單位:李瑛(100853 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腫瘤科)
石廷章(100853 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腫瘤科)
趙衛紅(軍事醫學科學院二所)
參考文獻
1.Ringel I, Horwitz sB. Studies with RP 56976 (taxotere): a semisynthetic analog of taxol. J Natl cancer Inst, 1991,83:288-291.
2.Bissery MC. Pre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docetaxel. Eur J Cancer,1995,31A:sl-s6.
3.Rita C, Pui CH, Frederick GB, et al. In vitro cytotoxicity of docetaxel in childhood acute leukemias. J Clin Oncol, 1998,16:907-913.
4.Ferlini C, Scambia G, Distefano M, et al. Synergistic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tamoxifen and docetaxel on three oestrogen receptor-negative cancer cell lines is mediated by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r J Cancer,1997,75:884-891.
5.Miller VA. Docetaxel in th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emin Oncol, 1998,25(Suppl 8):15-19.
6.盧圣棟.現代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03.
7.Istvan V, Clemens H, Helga S, et al. A novel assay for apoptosis flow cytometric detection of phosphatidyl serine expression on early apoptotic cell useing fluorescein labelled Annexin V. J Immunolgical Methods, 1995,184:39-51.
8.Ronald S, Kathryn A. Lack of correlation between mitotic arrest or apoptosis and antitumor effect of docetaxel.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1999,43:165-172.
9.Elizabeth Y, Stanley JK. Molecular thanatopsis: a discourse on the bcl-2 family and cell death. Blood, 1996,88:38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