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機
(一)病因
西醫對
外陰惡性腫瘤的真正病因至今仍未完全弄清。但經過近幾十年的研究已尋找出一些與病因有關的相關因素:①性傳播疾病如
單純皰疹病毒Ⅱ型(HSV-2)、
尖銳濕疣、
淋病、梅毒和滴蟲。這些性傳播疾病,在外陰表皮內腫瘤中的合并存在率可高達62%(Backmann,1988);②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損害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③外陰營養不良為慢性皮膚疾病,也是外陰鱗狀細胞癌的癌前病灶,均可能發展為外陰鱗狀上皮癌瘤;④吸煙可能被認為與發生外陰表皮內腫瘤有一定關系。在外陰表皮內腫瘤患者中,吸煙比不吸煙者發病率較高(63%與27%)
(二)病機
中醫學認為本病發生的原因,在內多為情志所傷,損及肝脾兩臟,在外多責風、濕、熱、邪侵襲,以致無形之氣郁與有形痰濁相互交凝,結滯肌腠,濕熱相漬,腐蝕肌膚而浸淫不休,病性屬本虛標實。其根在臟腑氣血的虛損。前陰為厥陰肝經循行的部位,肝為風木之臟,主藏血及疏泄;脾可生化氣血,主肌肉;腎藏精,開竅于二陰。若肝、脾、腎功能紊亂,則生化乏源,精血不足,氣血失和,為病之本。一旦正虛邪侵,或濕毒內襲,或肝經郁熱,則外陰瘙癢、疼痛、腫塊、破潰,為病之標。
二、分型
按組織來源可分為:外陰鱗狀上皮肉瘤變、外陰鱗狀上皮癌、外陰佩吉特(派杰)病、外陰基底細胞癌、外陰腺癌、外陰肉瘤。
三、播散與轉移
外陰癌的轉移以淋巴轉移為主,其次為直接向周圍蔓延,經血行轉移較少見。
1.淋巴道轉移 外陰磷狀細胞癌幾乎都通過淋巴道轉移。其轉移途徑一是外陰各部的癌灶均先轉移到腹股溝淺淋巴結,經股管淋巴結(cloguetlymphnode),后到髂盆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廣泛浸潤導致淋巴管堵塞,腫瘤栓子可伴隨逆行的淋巴轉移至外陰鄰近的大腿、下腹部和腹股溝皮內淋巴結等。二是陰帝、前庭部癌灶既可以轉移到腹股溝淺淋巴結,也可以直接轉移至腹股溝深部淋巴結,甚至骨盆淋巴結。
2.直接蔓延 為外陰癌是一種重要轉移途徑,其轉移視病程長短和原發灶的部位而定。外陰前部癌灶可向尿道、會陰體和陰道蔓延;外陰后部癌灶趨向于侵犯陰道口和肛門。較晚期者可侵犯恥骨或延伸到肛門周圍和肛管或膀胱,因為直接蔓延與淋巴轉移同時并進,然而陰帝、前庭、尿道外的癌可既早又快發生轉移。
3.血行轉移較少,一般晚期患者才出現血行轉移,可轉移至肝、肺、腎、乳腺、骨等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