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人們對痔的認識也在一直不斷的提高。1974年Thomson[1]首次提出“痔是直腸下端的唇狀肉贅或肛墊(anal cushion),是人人皆有的正常結構”。Thomson奠定了痔的現代概念基礎以來,人們對痔的本質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對痔的治療已由過去的切除破壞改變為保護肛墊,恢復肛管正常結構[2]。本衛生隊2006年1月—2011年9月,收治
痔瘡患者78例,依據現代的觀念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均采用桃紅湯熏洗、浸泡療法進行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78例,男69例,占88.46%,女9例,占11.54%;年齡最大67歲,最小17歲;療程最長3年,最短10h。內痔5例,外痔28例,單純混合痔9例,混合痔伴肛周濕疹5例,環形混合痔伴嵌頓19例,急性血栓性外痔12例。
1.2治療方法取桃仁20g,紅花35g,地丁40g,生麻25g,冰片5g(后下),加水5000ml,煎至2000ml左右,倒入一盆中,蓋中間挖有直徑5cm小孔的蓋子,令患者將肛門坐在距蓋10cm處先熏10min,至湯藥涼至40℃左右時將肛門坐入藥湯中沖洗、浸泡20min。每副藥可使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5天為1個療程。
1.3療效標準治愈:疼痛緩解,水腫消退,庤核萎縮明顯(2/3已萎縮),不脫出,不出血;好轉:疼痛緩解,水中減輕,痔核部分萎縮(1/2左右);無效:疼痛不緩解,水腫不消退,外翻不能改善。
2結果
治愈54例,占69.23%;好轉22例,占28.21%;無效2例(均為結締組織性外痔),占2.56%。隨訪1年,其中2例復發,行手術治療后治愈。
3討論
對于痔的傳統治療方法,如橡皮圈套扎、硬化劑注射及各種形式的手術切除等,均是針對痔本身進行治療。基于對痔的現代概念的認識,近年來在治療理念上已經放棄逢痔必治的觀念,改為只對有癥狀的痔才進行治療,在治療的目的上由過去的消除痔塊為目的,以達到治療后不影響或盡可能地少影響精細控便能力的目的[2,3]。在治療方法上以過去的盡可能地在解剖學上將痔切除,改為盡可能保留肛墊的結構。痔是一種常見病,發病時疼痛難忍,臨床常以手術治療為主,但多數患者畏懼手術的痛苦而不愿接受治療;鶎有l生單位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基層單位條件有限,對于常見病的治療力求簡便、易行、有效,這就要求基層衛生工作人員要針對這一情況從專業技術方面解決一些問題。自2006年起,筆者自擬桃紅湯熏洗治療痔瘡,取得滿意效果。其機制為桃仁含苦杏仁苷與杏仁酶,性平,味苦,甘,有活血祛瘀之功效;紅花主要含黃酮類、多糖、含氮化合物、腺苷和有機酸,性溫,味辛,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功效;生麻含有阿魏酸等有效成分,性微寒,味辛、微甘,有發表透疹、清熱解毒、開舉固脫之功效;[4]地丁亦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冰片有辛涼止痛之功效。利用熏洗、浸泡法意在使藥物成分直達患處,起效快,吸收快,能迅速使痙攣的肛門括約肌充分松弛,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痔靜脈回流而達到治療的目的。該法取材方便,方法簡單,療效滿意,是基層衛生機構治療痔瘡理想的方法之一。本組半數以上患者均在連續熏洗兩次后即感疼痛明顯減輕,但對結締組織性外痔療效不佳,應結合手術治療,該法如何提高遠期療效還在進一步探討中。(參考文獻:桃紅湯治療痔瘡78例,武峰,何昊倫,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12年第12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