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營養不良(malnutrition)應包括營養不足或缺乏以及營養過剩兩方面,營養不良常繼發于一些醫學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瀉、短腸綜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營養不良的非醫學原因是貧窮食物短缺。缺乏營養知識,家長忽視科學喂養方法。在營養不良、社會習慣、環境和急、慢性感染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交互影響,以至治療是非常困難,并不是單單提供適當的食物即可解決。因此,有人開始擔心營養不良會不會傳染。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從營養不良的病因來解釋。
那么,小兒營養不良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喂養不當
長期攝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輔食;人工喂養者,食物的質和量未能滿足需要,如乳類稀釋過度,或單純用淀粉類食品喂哺;突然斷奶,嬰兒不能適應新的食品等。
(二)飲食習慣不良
飲食不定時、偏食、反芻習慣或神經嘔吐等。
(三)疾病因素
疾病影響食欲,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機體的消耗。易引起營養不良的常見疾病有:遷延性嬰兒腹瀉、慢性腸炎或痢疾、各種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征、腸寄生蟲病、結核病、麻疹、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或賁門松弛等)和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均可致喂養困難:某些遺傳性代謝障礙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產和雙胎易引起營養不良,宮內感染,孕母疾病或營養低下,胎盤和臍帶結構與功能異常均可導致胎兒營養不足和宮內生長阻滯,為嬰兒營養不良的先決條件。
重度營養不良大多由于多種因素所致。
營養缺乏是由于營養代謝的負平衡,機體內缺少一種或一種以上營養素,首先表現為體內組織營養素含量減少或濃度下降,繼而發生化學變化和功能改變,最后導致營養缺乏病。大致分為2類:①原發性營養缺乏病。由膳食中的營養素不足造成。②繼發性營養缺乏病。原因較多,包括:機體對營養素的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礙;機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增加;機體排泄營養素增多;體內營養素分解加劇等。其中以營養素攝入不足和吸收不良為引起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機體處于生長發育、妊娠、授乳和疾病狀態時,對營養素的需求增加,若營養素的攝取不足,更易造成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