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和芽孢桿菌四聯活菌腸溶膠囊在國外上市多年,治療
腹瀉、腹脹、
便秘、
消化不良以及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本試驗驗證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和芽孢桿菌四聯活菌腸溶膠囊對國人慢性腹瀉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選擇輕、中度慢性腹瀉患者,年齡在19~62歲,男女不限。在入選前應排除以下情況:(1)過敏體質或對本品過敏者;(2)腸道寄生蟲病(阿米巴感染、血吸蟲病);(3)全身感染性疾病所致腹瀉(傷寒、副傷寒);(4)變態反應疾病所致腹瀉(食物過敏、過敏性紫癜);(5)內分泌疾病所致腹瀉(甲亢、
糖尿病等);(6)腸結核;(7)炎性腸病(
潰瘍性結腸炎、
克羅恩病);(8)胃源性腹瀉;(9)胰源性腹瀉;(10)胃腸道激素瘤所致腹瀉。
1.2一般資料全部患者入選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共選擇患者124例,其中男78例,女46例,年齡19~62歲,平均38.5歲。在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基線人口學特征、病情(一般情況、大便次數、持續時間、伴隨癥狀)均有可比性(P>0.05)。
1.3研究方法本試驗采用多中心、隨機研究。在每一組的研究中,根據入組編號,隨機進入試驗組和對照組。(1)在進入試驗前全部患者檢測血、尿、便常規、肝功能(ALT,AST,BiL)、腎功能(Cr,BUN)、心電圖及普通便培養。(2)藥物服用方法:受試藥物為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和芽孢桿菌四聯活菌腸溶膠囊,po,每次2粒,tid。療程為2周。對照藥物為培菲康, po,每次2粒, tid。療程為2周。在治療期間禁止應用抗生素,禁止用止瀉藥,不加用其他微生態藥物。(3)全部患者在治療期間填寫病情日志,患者于治療d 3和d 14病情隨訪。(4)療程結束后全部患者檢測上述化驗項目。
1.4觀察指標(1)觀察入選前腹瀉持續時間及腹瀉停止前24 h內的大便次數。(2)評估從服藥開始到腹瀉停止的時間,以天計算(腹瀉停止定義:12 h內無大便或連續兩次正常大便)。(3)評估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包括腹痛、腹脹、里急后重、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發熱等。(4)評估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脈搏、血壓等。(5)全部病例治療前后檢測血、尿、便常規、普通便培養、 心電圖、肝功能(ALT,Bil)和腎功能(BUN或Cr)。
1.5療效判定情況
1.5.1療效標準(1)主要療效指標主要療效指標為服藥后到腹瀉緩解的時間:定義為第一次服用試驗藥物至腹瀉緩解(即12 h無大便或連續2次正常大便)的時間,以天作單位。(2)次要療效指標比較治療前與治療結束后或退出度試驗時腹瀉的伴隨癥狀和體征的嚴重程度變化。這些癥狀和體征為腹痛、腹脹、里急后重、發熱等的消失率和持續時間。
1.5.2綜合療效判定標準腹瀉療效判定標準顯效:(1)排便次數恢復正常(每天1~2次);(2)糞便性狀正常,為成形軟便;(3)排便無不適感,無里急后重或腹部絞痛,同時滿足(1)~(3)項指標者。有效(好轉):顯效中所列的(1)~(3)項指標均有好轉,但未能達到正常水平;無效:上述各項治療指標治療前后無明顯差別。癥狀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癥狀消失或改善2級以上。有效:癥狀改善一級。無效:癥狀無好轉或加重。
1.6統計學方法所有的統計檢驗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定量指標的描述將計算均數、標準差、中位數、最小值、最大值。
2結果
2.1腹瀉緩解時間試驗組3天時腹瀉緩解率優于對照組(41.13%和11.25%),兩組比較統計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療程結束后腹瀉累積緩解率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0.32%和52.50%,P<0.05)。見表1。
2.2治療結束時大便形狀比較療程結束時試驗組大便成形者占75.81%,糊狀便占42.74%,水樣便消失;對照組大便成形占35.00%,糊狀便占28.75%,水樣便消失。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藥物不良反應在安全性研究中,出現頭痛1例,頭暈1例,心慌1例,尿常規異常3例。1例用藥前后均有心電圖左前分枝阻滯,判斷與用藥無關。表1兩組慢性腹瀉緩解天數比較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抗生素廣泛應用以來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隨著抗生素的應用,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抑殺了腸道等處的生理性細菌,導致菌群失調。人體腸道內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是比重最大的生理性細菌,這些生理性細菌在腸道內的定植數量發生變化時,會直接影響人體的健康狀況。當腸道發病時,人體內自有的生理性有益菌的數量已經很少,并處于下風,而致病菌聚集增多,處于上峰,如僅依靠此狀態下基數很少的有益菌自身繁殖,很難達到治療目的。在我們的實驗中,采用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三種人體有益菌,并加入芽孢桿菌松成四聯活菌。芽孢桿菌為兼性厭氧菌,在腸內消耗局部氧分子,幫助人體固有的和補充的正常生理性有益菌在腸道內定植和繁殖。
本試驗對204例成年人慢性腹瀉采用多中心、隨機、盲法平行對照研究,證實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和芽孢桿菌四聯活菌腸溶膠囊可有效地治療成人慢性腹瀉。人群統計結果顯示:試驗組慢性腹瀉組服藥后3天內有41.13%(51/124)腹瀉緩解,與對照組比較統計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優于對照組。于療程結束后(14天)有90.32%(112/124)腹瀉緩解。于治療結束時,慢性腹瀉患者有75.81%(94/124)大便性狀為成形大便,與對照組比較P<0.05。腹瀉伴隨癥狀包括腹痛、腹脹、里急后重、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發熱等,治療后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比較P<0.05。
微生態制劑(益生菌)治療成人急、慢性腹瀉療效滿意,益生菌能夠促進腸道菌群生態平衡,對人體起有益作用,并通過生態平衡,生物拮抗、生物奪氧、參與腸道局部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而發揮作用[1,2]。四聯活菌膠囊由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和芽孢桿菌組成,其中腸球菌屬腸球菌屬;為人和動物腸道正常菌群成員與宿主的其他細菌處于共生狀態,可維持宿主正常生理功能。目前作為人腸道疾病的預防或改善動物生長品質[3]。腸球菌屬某些品種已廣泛應用。雙歧桿菌能調整微生態平衡,增加機體免疫功能,對人體起生物屏障作用[4]。乳桿菌能分解多種酶類,促進蛋白質合成與分解,起營養促進和化學屏障作用。而蠟樣芽孢桿菌可在腸道內營造一個厭氧環境,協同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和芽孢桿菌四聯活菌腸溶膠囊治療慢性腹瀉的臨床療效,證明益生菌制劑治療慢性腹瀉有效。(參考來源:雙歧桿菌、腸球菌、乳桿菌和芽孢桿菌四聯活菌腸溶膠囊治療慢性腹瀉的療效研究,谷瑞華,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8年第5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