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護理以及造口袋的選擇
造口手術后1 —2 天開放造瘺口后,用1︰1 000苯扎溴銨溶液消毒造口黏膜和周圍皮膚,每天2次,并注意觀察造口腸黏膜的血液循環,腸造口有無回縮、出血及壞死。如腸管黏膜顏色灰白、青紫或黑色并有惡臭,則說明腸管血運障礙要及時處理。
腸造口術后,護理人員應反復病人及家屬示范、講解、傳授腸造口護理知識和技巧,教會病人選擇合適的造口袋。在使用造口袋時,要測量好造口的大小,造口袋底座環裁剪適當(一般比造口稍大),避免造口袋底座環裁剪過小而壓迫造口影響造口的血液循環,或過大引起滲漏,刺激造口周圍皮膚。
造口袋價格比較昂貴,一般病人難以長期消費。
有醫護人員設計了改良的人工肛門袋,其主體為塑料袋,其取材容易,經濟實用,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另外,將保鮮袋應用于結腸造瘺口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用方法為:術后7—10天大便成形后,改用人工肛門袋時可取一保鮮袋塞入人工肛門袋內,保鮮袋袋口反折于糞袋邊緣。造瘺口套入保鮮袋內。用寬紗帶將人工肛門袋固定于腹壁,排便時糞便可直接進入保鮮袋中,排便后直接更換保鮮袋即可。保鮮袋易于更換、操作簡單、取材方便,一次性使用干凈無異味,并且價格低廉,尤其適用于出院后病人的家庭造口護理。
造口病人心理護理
癌癥本身和需要做腸造口的事實給病人帶來了負性心理反應,心理創傷超過了生理創傷,病人在手術前會出現一系列心理行為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抵觸心理、恐懼絕望心理、疑慮心理、緊張和焦慮心理及抑郁心理等不同的心理變化。因此,需要廣大醫護人員對其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
由于手術的創傷和排泄通道的改變,無論術前病人認可程度如何,術后心理大多會再次出現失衡。護士要主動接近病人,根據病人不同的性別、年齡、文化、職業及經濟情況采用不同的交談方式,充分溝通,向病人說明造口是為了要達到根治的目的,說明造口只是改變了排便的部位,對消化功能并無影響,造口引起的不便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習慣。
通過反復向病人及家屬示范、講解、傳授腸造口的護理知識和技巧,教會他們選擇合適的造口袋,進行更換和造口護理,必要時請有經驗的,恢復較好的造口病人現場示范,傳授自我護理手冊,掌握腸造口護理方法后,將使腸造口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減小到最低限度,促進其心理康復,提高其重返社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