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素(Interferon、IFN)有a-IFN、b-IFN、和g-IFN 三種,分別由人體白細胞、纖維母細胞及致敏淋巴細胞所產生,以a-IFN作用最強。
其作用機理在于阻斷病毒繁殖和復制,但不能進入宿主細胞直接殺滅病毒,而是與細胞膜接觸并在細胞內產生一種特殊蛋白質即抗病毒蛋白(AVP),后者可抑制病毒mRNA信息的傳遞,從而阻止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繁殖.
干擾素在病毒感染的細胞中還能誘導蛋白激酶及2“5“寡腺苷合成酶(2“5“AS)的產生,然后2“5“AS激活一個內源性核酸內切酶降解病毒RNA,同時蛋白激酶以滅活核糖體合成所必需的酶,從而使蛋白合成減少,病毒生長受抑制。
干擾素在一定條件下對B細胞是起抑制或增進作用,如
干擾素濃度高時有明顯抑制抗體反應,臨床上應用大劑量IFN-a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可使血清IgG、IgM異常升高者得到改善和恢復,其作用乃
干擾素抑制B細胞的作用,使漿細胞制造
免疫球蛋白抗體過多現象得到降解所致。
干擾素對效應細胞的作用是:它可以增加組織相容抗原-I(HLA-I)的表達,這些抗原對殺傷性T細胞識別靶細胞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還證實g
干擾素有增加有絲分裂刺激淋巴細胞誘生g
干擾素,故IL-2與g-IFN在功能上有密切聯系和協調作用。應用
干擾素治療慢性
乙型肝炎目的是清除體內HBV-DHA及HBeAg,并誘導HBeAg轉化為抗-HBe,使肝細胞核內HBcAg消失,肝臟組織學病變改善及ALT恢復正常。
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的療效從30%到60%不等。通過近幾年來作者應用
干擾素的經驗,選擇以下情況的慢性乙
肝病人應用
干擾素治療有較好的治療反應,即:
1)治療前血清ALT或AST有反復波動或酶的活力有持續升高者;
2)治療前血清HBeAg的P/N值異常而偏低(P/N5-8)或HBV- DNA水平低(<100Pg)者;
3)有明確急性發病史者,病情較短者;
4)應用干擾素劑量宜大,(300萬~600萬單位,隔日皮下或肌肉 注射1次,一般6~12個月為一療程);
5)肝臟病理有活動性炎癥病變(如有碎屑樣壞死)者療效佳;
7)無HIV感染或免疫抑制治療者;
8)肝組織內含鐵量低者;
9)治療期間血清中無干擾素中和抗體產生者;
10)女性患者療效比男性為佳。
對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與a-干擾素療效相關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病程短,早期用a-干擾素治療者;
2)HCV RNA水平低者;
3)應用a-干擾素劑量大(4.5~6Mu或10Mu/d~qod)治療,療程>6個月,長者可達一年或更長;
4)HCV基因3的病人;
5)用藥后ALT在2個月后能持續正常者的慢性丙肝病人往往能取得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