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低分子活性巰基化合物之一,
還原型谷胱甘肽臨床用于治療肝臟疾病、
腫瘤、氧中毒、衰老和內分泌疾病等。目前對于高黃疸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尚無特殊治療方法。我們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60例高黃疸CHB,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8例慢性乙型肝炎為我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按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標準[1],臨床診斷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都進行肝組織學診斷(G3S3-G4S4),HBV-M血清標志物為:HBsAg、HBcAg、抗-HBc陽性72例,HBsAg、抗-HBe、抗-HBc陽性36例。108例患者均有明顯黃疸(85~265μmol/L),ALT均在300U/L以上,其中22例凝血酶原時間均在14~29s,但凝血酶原活動度均在80%以上,16例有少量腹水,無其他并發癥,將10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0例,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6.2歲;對照組48例,男38例,女10例,平均年齡436歲。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用甘利欣、維生素及門冬氨酸鉀鎂作為基礎治療。有低蛋白血癥和腹水者間斷給予
白蛋白及利尿治療,未加用其他血制品和激素治療。觀察組加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靜滴,0.3~0.8g,視病情輕重,酌情掌握,1次/d,療程2~4周。
1.3 肝功能檢查 每周檢測肝功能、血常規和凝血酶原活動度及腎功能。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結果應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
兩組治療前各項肝功能指標進行對比,差異無顯著性(t=0.15~0.49,P>0.05);治療組加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后TBIL、ALT、AST、TBA值較前明顯下降(t=8.67~12.16,P<0.05);治療后,TBIL、ALT、AST、TBA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t=9.95~13.76,P<0.05)。
2.2 副作用 觀察組加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后未發現有過敏反應及毒副作用,對血象及腎功能亦無不良影響。
3 討論
還原型谷胱甘肽(GSH)既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可保護機體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使其處于還原狀態,協同發揮抗氧化作用,又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催化反應中還原物質的供體,因而在機體抗氧化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
GSH是機體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劑,它的過度消耗可導致體內自由基的積蓄,從而引發脂質過氧化反應。正常情況下,細胞代謝可產生一定量的過氧化物,但均被機體抗氧化體系分解。機體有許多處理過氧化物的機制,但GSH與之相關的酶極具重要性。如抑制動物體內GSH的合成體系使細胞內GSH含量下降,結果可使動物多種器官發生衰竭,在肝臟中表現為肝細胞壞死。人體肝組織炎癥時,肝臟微循環產生障礙。組織缺氧損傷再加上內毒素的吸收而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多形白細胞,以及免疫復合物的抗體FC端與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受體結合而被吞噬,從而刺激細胞產生自由基增多,引起GSH的消耗增加,細胞內GSH水平下降,最后導致脂質過氧化反應而使肝組織進一步受損。
病毒性肝炎時,血清膽紅素往往反映肝細胞的損害程度,血清膽紅素愈高,肝細胞損害往往愈嚴重。由于肝細胞炎癥明顯,發生變形、壞死;細胞膜通透性增加,ALT大量滲入白細胞,致使血中酶活性增高。體內膽固醇可由各組織合成,肝臟是最主要的合成臟器,血漿膽固醇的變化也可反映肝組織的損傷程度。GSH還對酒精性
肝病有較好的療效,同時還具有保護肝臟的合成、解毒、滅活激素等功能。本組實驗結果顯示:應用抗氧化劑治療高黃疸慢性乙型肝炎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由于其毒副作用基本沒有,價格低廉,療效肯定,可在臨床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