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4年,我院用復方雄黃地龍酊(OET)治療
帶狀皰疹43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目的:觀察復方雄黃地龍酊(OET)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方法:治療組43例外用OET,而對照組41例外用酞丁安搽劑和1%黃連爐甘石洗劑,兩組均靜滴阿昔洛韋500mg,每日1次。結果:兩組在觀察指標(止痛、止皰、結痂、痊愈、后遺神經痛發生率)的比較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結論:外用復方雄黃地龍酊治療帶狀皰疹,效果良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就診順序,隨機將92例帶狀皰疹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6例,最終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1例符合要求,進行觀察指標的比較。被排除的8例僅計不良反應。其中男39例,女45例;在校大學生30例,24~54歲20例,55~76歲34例。發病部位:胸背段42例,腰段23例,頭頸上肢段13例,骶段6例。按帶狀皰疹病情評分標準[1],治療前評分:治療組(10.2±4.3)分,對照組(9.9±4.2)分。經過統計學檢驗,兩組在年齡、性別、發病部位、療前病情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在我院門診首診或就診前1周內未使用過抗病毒藥物的帶狀皰疹患者;就診時病程不超過3天;無帶狀皰疹并發癥;愿隨機接受任何一種治療方案,依從性好;治療后1個月左右能復診接受隨訪,并說明有無后遺神經痛癥狀者;肝腎功能正常者。
1.3 排除標準 對治療中任何一種藥物過敏或出現不適反應者;使用了治療方案以外藥物者;妊娠、哺乳期婦女;心、肝、腎功能不全或全身衰竭者;免疫功能低下、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免疫調節劑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 治療組在皮損區涂抹OET,每日5次,至痊愈停用;對照組先用酞丁安搽劑(痊愈后停用),稍后涂抹1%黃連爐甘石洗劑(結痂時停用),每日5次;兩組均用生理鹽水500ml加阿昔洛韋500mg靜滴,每日1次,共7天。
1.4.2 觀察指標標準[2] 止痛: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止皰:無新發水皰,已發水皰變小或干枯;結痂:水皰全部干枯并形成痂殼;痊愈:痂皮脫落,皮損區較光潔(可留下色素沉著斑),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
1.5 統計學方法 計量觀察指標(止痛、止皰、結痂、痊愈),以天數為單位,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U檢驗。(2)計數指標(后遺神經痛),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觀察指標結果 見表1、表2。(1)在表1中,對兩組的4項指標進行U檢驗。U值和P值均提示:各指標間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2)在表2中,治療組后遺神經痛發生率11.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9.3%,經χ2檢驗,自由度v=1,求出χ2=4.04>χ20.05,1=3.84,P<0.05。兩組后遺神經病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5項臨床療效指標的差異并非源于抽樣誤差(因P<0.01或P<0.05),是由于兩組治療方法不完全相同所致。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觀察指標統計數據 (略)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后遺神經痛發生情況(略)
注:括號內為理論頻數
2.2 臨床療效 治療組43例患者外用OET,近期療效是更迅速有效的止痛,更快地縮短止皰、結痂和痊愈的時間;遠期療效則能顯著地降低后遺神經痛發生率。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1例發生皮膚變態反應(病灶紅斑擴大,水皰數目增多,伴明顯瘙癢),1例對OET的止痛效果過分依賴,每日用藥十余次。對照組1例對酞丁安搽劑過敏。兩組各有1例對阿昔洛韋發生消化道不良反應。OET是含乙醇制劑,眼部帶狀皰疹患者使用時,如不慎流入眼里可引起眼部刺痛感;如果水皰破潰,使用該藥,可引起短暫刺痛,但隨后止痛效力也能較快發揮出來。
3 討論
帶狀皰疹是以皮膚神經疼痛為主癥的常見病,部分患者疼痛較劇烈或愈后較長時間仍有后遺神經痛[3],影響精神情緒和生活質量。因此,有效的止痛和降低后遺神經痛發生率是治療的根本目的。中醫認為,帶狀皰疹在辨證施治上,應以清熱利濕解毒和化瘀通絡理氣為主[4]。在OET組方中,雄黃能解毒燥濕;地龍可清熱通絡;紫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冰片開竅通經;清熱止痛[5],表面麻醉劑地卡因能浸潤皮損區止痛,乙醇揮發時,可助散熱。諸藥合用,則能清熱解毒,除濕瀉火,化瘀通絡,理氣止痛。
筆者在觀察中發現治療組外用OET后,止痛的有效性和快速性明顯優于對照組,一般用藥半小時內可暫時使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在止痛、止皰、結痂、痊愈時間及后遺神經痛發生率等方面,收集完整觀察記錄并做統計分析后,才發現兩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當然,治療帶狀皰疹僅用外用藥是不完善的,也不現實,故我們在兩組的治療中均使用阿昔洛韋靜滴。治療方法的不盡相同導致兩組治療效果的差異,足以證明外用OET治療帶狀皰疹,療效更好。OET配制簡單,費用不高,療效較佳,有推薦使用的價值。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5年第2卷第3期;《復方雄黃地龍酊治療帶狀皰疹43例臨床觀察》;陳軍,余文全,袁澤秀,張明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