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皰疹(GH)主要是由
單純皰疹病毒Ⅱ型(HSV-Ⅱ)通過性接觸感染的一種常見的、易復發的性傳播疾病,新生兒可通過胎盤及產道感染。女性生殖器皰疹與
宮頸癌的發生有密切相關,迄今尚無預防復發及阻止誘發惡性變化的有效方法。我們從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改用微波治療60例皮疹面積小于1分硬幣大小的非
瘢痕體質的復發性生殖器皰疹患者,在臨床上取得了較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目的:報告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固定皮損療效。方法:主要是根據本病易復發、治療棘手等特點,結合文獻對本病迄今尚無預防復發、阻止誘發惡變的有效療法,我們采用微波治療均在皮損出現24h內開始治療。結果:臨床效果較其他療效滿意。結論: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復發性生殖器皰疹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20~55歲,35例已婚,56例有婚外性行為史,病程1~4個月,29例為第1次復發,復發次數最多可達6次以上,每次復發約6~14天自愈,均曾用過阿昔洛韋片、聚肌胞、病毒唑、中藥等抗病毒治療。復發誘因多為飲酒、勞累、上呼吸道感染等。皮損面積約黃豆至1分硬幣大小,水皰3~9個,皰壁薄緊張,液清,基底潮紅。15例水皰破而為輕度糜爛、滲液少,自覺輕微灼痛及癢感;14例皮疹位于冠狀溝及近冠狀溝的包皮22例為2處皮疹;16例位于近冠狀溝的龜頭;4例位于近陰莖根處的皮膚。1例近陰莖根部皮膚及近冠狀溝部包皮各1處;1例位于接近冠狀溝的龜頭及包皮各1處。女22例皮疹均位于大陰唇;15例腹股溝可觸及黃豆大小的淋巴結。所有患者皮疹處壞死上皮及滲出物查單純皰疹Ⅱ型病毒(酶免法),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單純皰疹病毒抗原均為陽性。
1.2 治療方法 常規消毒后在皮疹的陰莖根側外0.5cm處向皮損區注射2%利多卡因適量,麻醉后行微波手術,將皮疹及其周邊0.2cm表皮層凝固,術后用1∶5000高錳酸鉀外洗涂百多邦軟膏,每日1~2次。本療法均在皮損出現24h內開始治療。
2 結果
治療處創面干凈,半個月后愈合,留有淡紅色淺瘢痕,2個月后較正常,皮色稍白、軟;龜頭部新生組織較周邊略凹陷;不影響陰莖勃起,無牽拉痛,不影響性生活。本法無1例發生增生瘢痕。60例治療半年~1年,僅1例女性患者在非微波治療部位發現新皮疹,其他患者原部位皮疹無復發。
3 討論
Ⅱ型單純性皰疹病毒感染后在上皮細胞內增生,導致上皮細胞腫脹、氣球樣變性、網狀變性、棘刺松解而形成皰疹,所以要將病變部位上皮細胞擊毀,清除病毒及其增殖的場所而達到阻止原部位復發的目的。本組60例皮疹治療后全部痊愈。但微波術是肉眼下而非顯微鏡下進行,所以較難將之控制于表皮層。故選擇性地治療,一是單個皮疹面積不大;二是瘢痕體質的患者不能作此治療;三是皰疹在原部位復發的患者可作此療程,此療法不留瘢痕,優于冷凍、激光,是治療生殖器皰疹復發后療效佳的方法。
參考來源:《中華現代皮膚科學雜志》2004年第1卷第1期;《微波治療復發性生殖器皰疹固定皮損》;劉水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