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病例均為2004年2月一2007年2月在運城市眼科醫院眼科門診就診,并診斷為外隱斜導致肌性
視疲勞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l8例,女22例,年齡1O~40歲,平均26.7歲;職業:學生12例,文秘人員25例,普通干部3例,全部患者均主訴閱讀不能持久、眼脹痛、復視、頭痛。
造成視疲勞的原因很多,包括眼性視疲勞,職業性視疲勞,環境性視疲勞,全身性視疲勞。而外隱斜在眼性視疲勞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無斜視,此種病例易被非斜視與.眼科醫生忽視而漏診。診斷視疲勞需要了解病史,詳細的眼部檢查如視力、屈光情況、眼底、眼壓、調節及眼外肌平衡狀況。判斷眼外肌是否平衡,除病人自覺癥狀外,主要靠隱斜檢查和融合功能檢查。準確檢查測量隱斜視量,對于診斷肌性視疲勞至關重要。Maddox桿法測定隱斜的優點是可將融合性集合消除的更徹底,但缺點是不能鎖定調節。
由于休息眼位向外偏斜,為了滿足在清醒時持續不斷的注視需求,必須使用較強的集合興奮來控制眼球保持正位,因此需要有足夠的融合儲備能力。同調節一樣,保留一定的融合儲備,才能完成經常注視而不感到疲勞。例如正常人的融合范圍在,常使用此范圍中間的1,3克服隱斜視而不感覺疲勞,此部分融合儲備,稱為集合舒適區。融合范圍的測定有以下兩種方法:① 同視機法;②旋轉三棱鏡法。本文使用同視機檢查法。
中藥
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是復方制劑,主要含的天然植物成份洋地黃苷和七葉葶苷均為血管活性成份,直接作用于睫狀肌,改善睫狀肌的血液循環,增強睫狀肌的調節功能,消除視疲勞。洋地黃苷還能激活視網膜色素上皮(RPE)細胞色素上皮酶,增加營養物質的輸送。提高睫狀肌的收縮幅度,促進RPE細胞生理性吞噬視網膜感光細胞外節盤膜后,消化殘余代謝產物的排出,使感光細胞功能恢復。七葉葶苷能增加睫狀肌的血流量,改善虹膜睫狀體的功能。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改善眼部充血,可能與七葉葶苷改善眼的微循環,增加營養,增加毛細血管抗性功能有關。洋地黃苷具有增強感光細胞功能,改善患者視物模糊的作用。
總之,對外隱斜引起的肌性視疲勞,通過中藥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聯合融合訓練可提高患者的AC/A比值.擴大融合范圍,改善視疲勞癥狀。但對于合并隱斜的老年人,因患者調節力減弱,如果希望獲得清晰的
近視力,還需帶雙光鏡片;藥物僅能短時間內消除疲勞,對老年人作用有限,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