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癥,又稱角結膜干燥癥,由于淚液的質或量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定和眼表損害,從而導致眼部不適的一類疾病? 。干眼癥是一種慢性眼表疾病,臨床表現各異,易被誤診為慢性
結膜炎、
角膜炎等。為促進眼科醫師認識干眼癥,減少誤診,我們對本院門診確診的435例(870眼)干眼癥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收集2006年1O月至2008年2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門診確診為干眼癥患者435例870眼的資料,其中男176例(352眼),女259例(518眼);年齡8~8l歲,平均(34.70±12.84)歲。
一般檢查主觀癥狀包括:眼干澀、
視疲勞、眼癢感、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眼紅、眼異物感、眼燒灼、眼脹、眼痛感、畏光或流淚、睫毛上粘有碎屑、球結膜出血和眼輪匝肌痙攣等。經常性觀看電視和電腦每天超過5 h,連續3 d,進行記錄。
干眼癥的診斷分類標準 在確定排除眼部其他疾病后,(1)BUT≤5 S時、主觀癥狀l項陽性可診斷為干眼癥;(2)5 S<BUT≤10 S、主觀癥狀1項陽性、S I t查濕長≤5 mm 可診斷干眼癥;(3)BUT≤10 S、主觀癥狀1項陽性、角膜點染陽性可診斷干眼癥。本次主要觀察了非-Sj6gren綜合征中的水液缺乏性干眼、MGD和混合性干眼(同時具備非.SS水液缺乏性干眼和MGD或眼瞼松弛的患者)。排除MGD、SS和混合性干眼,依據以上診斷標準可診斷非水液缺乏性干眼。
干眼癥患者臨床表現:435例干眼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最常見的是眼部干澀312例(71.72%)和視疲勞308例(70.80%),其次是眼癢265例(60.92%)、視物模糊/視力下降247例(56.78%)、眼紅241例(55.50%)、眼異物感213例(48.97%)、畏光/流淚和眼痛均為197例(45.29%),比較少見的癥狀是睫毛上有碎屑75例(17.24%)、球結膜出血l3例(2.99%)和眼瞼痙攣3例(0.69%),其中出現眼瞼痙攣者全部為女性患者。電腦電視使用過多者369例,占84.83% .具有2種以上干眼癥狀的患者428例,占98.39% ,同時具有眼干澀和視疲勞者
223例,占51.26%.
目前,國內外關于干眼病的分類方法有多種。1995年美國國立眼科研究所制定的干眼分類法,將干眼分為淚液生成不足型和蒸發過強型。根據維持穩定淚膜的要素將于眼分為5類:蒸發過強型、水液缺乏型、黏蛋白缺乏型、淚液動力學異常型和混合性干眼。我們主要觀察了非.SS水液缺乏性干眼、MGD和混合性干眼,發生率分別為88.73% 、3.0o%和8.28% .非一SS水液缺乏性干眼占絕大多數,這類患者的發生機制可能是由結膜或淚腺的免疫性炎癥導致結膜杯狀細胞數量減少或功能下降,使其黏蛋白分泌減少,最終導致淚膜不穩定所致。
總之,干眼癥的臨床表現具有多樣化特點,易和其他眼部疾病混淆,因此務必避免誤診和漏診,根據臨床癥狀和常規的檢查方法對于眼癥做出正確診斷。常規檢查方法中,角膜BUT檢查結果和角膜點狀著色是診斷干眼癥的重要依據,其他檢查可以加強對干眼癥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