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視網膜脫離是指視網膜有裂孔.較常發生于近視眼,白內障手術后或眼外傷后.
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無裂孔的視網膜脫離)可由于玻璃體視網膜牽引所致(例如增生型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或鐮狀細胞病),或由于液體滲入到視網膜下間隙(例如嚴重的葡萄膜炎特別是Vogt-Koyanagi-Harada綜合征,原發性或轉移性脈絡膜腫瘤).
癥狀,體征和診斷
視網膜脫離是無痛的.早期癥狀有黑色或不規則的玻璃體飄浮物,閃光感或視力模糊.當脫離進展時,病人注意到在視野中有一層幕或紗.如果累及黃斑則中心視力嚴重減退.
直接檢眼鏡檢查可見視網膜呈不規則或大泡樣隆起伴血管色澤變暗.為發現周邊部裂孔和脫離需用間接檢眼鏡檢查或鞏膜壓陷法.
如果玻璃體積血使視網膜模糊,特別在近視眼,白內障摘出術后,外傷眼,應懷疑有視網膜脫離,并進行B型超聲波檢查.
治療
雖然視網膜脫離可為局限性,但由視網膜裂孔引起的視網膜脫離如不立即治療則可擴展累及整個視網膜,故任何疑診或確診為視網膜脫離的病人均應作為急診請眼科醫師診治.
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處理是找到視網膜裂孔后用激光,透熱法或冷凝法封閉裂孔,用鞏膜扣帶術治療,其間可放出視網膜下液.前部的視網膜裂孔不伴脫離者可通過結膜冷凝封固之;后部的裂孔則可用光凝術.90%以上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可用手術復位.如果裂孔位于眼的上2/3處,單純性視網膜脫離可用充氣性視網膜固定術治療.
非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由玻璃體視網膜牽引所致者,可用玻璃體內手術治療;由葡萄膜炎引起的滲出性視網膜脫離可全身應用皮質類固醇治療.原發性脈絡膜腫瘤(惡性黑色素瘤)或需施行眼球摘除術,偶爾也可用放射療法和局部切除術;脈絡膜血管瘤對局部光凝有效;轉移性脈絡膜腫瘤(通常原發灶在乳房,肺和胃腸道)對放射療法反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