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的人數多為100萬,超過因艾滋病、結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殺死亡人數的總和。大量的科學證據表明,吸煙是導致其他多種嚴重、致命性疾病的原因。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和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吸煙相關疾病和死亡的風險也就越大。并且,隨著我國控煙立法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場所已經開始全面禁煙。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以及禁煙環境的多重壓力,使得很多煙民開始認真考慮戒煙問題。
真正想戒煙時,煙民卻發現戒煙方法真是五花八門:有自己憑意志力干戒的戒煙方法,有號稱吃零食戒煙的戒煙方法,有電視廣告推出戒煙輔助用品、藥品,也有專家推薦去戒煙門診等等的戒煙方法,看得人眼花繚亂,一時間不知道如何選擇戒煙方法去戒煙好。
那么,對于真正想戒煙的人來說,選擇到一個持久、有效的戒煙方法才是最能幫助他們重拾健康的“法寶”。
“干戒”的戒煙方法為啥不可取
正是尼古丁這一“禍首”令很多曾想戒煙的煙民功虧一簣。當煙民想憑借自己的意志力戒煙時,導致煙癮的頭號罪魁尼古丁卻并不那么愿意“束手待斃”,而是想盡辦法阻撓煙民的戒煙進程。
事實上,在戒煙期間,由于體內攝入的尼古丁迅速減少,達不到大腦要求的水平,煙民往往會出現一種名為戒斷綜合征(也被稱為戒煙綜合征)的表現,如煩躁不安、身體不適、頭痛惡心,同時更加強烈地渴望吸煙。
原來,吸煙一旦成癮,每30-40分種就得吸一支煙,以維持大腦尼古丁水平:干戒時由于達不到這一水平,吸煙者就會面對這一幾乎不可抗拒的戒煙綜合征折磨。這種失敗在“干戒”者中屢見不鮮。統計表明,使用“干戒”的戒煙方法在戒煙1年后,只有3%的人能夠保持不吸煙。可見,“干戒”這種戒煙方法很難成功,這種戒煙方法不可取。
既然“干戒”這種戒煙方法既痛苦又難以成功,于是,有人選擇電視廣告中的一些輔助的戒煙方法。其實,有些電視廣告連篇累牒播放、看上去神乎其神的戒煙方法及手段并沒有得到科學依據的支持,想戒煙的人們一定要謹慎對待,在鑒別時,比較好的辦法是去醫院聽取醫生的建議,或者看國際上權威機構是否有所推薦該種戒煙方法。
戒煙藥物如何選擇
目前,戒煙療效比較確切,并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公共衛生署等權威機構推薦的一線臨床戒煙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一種尼古丁替代療法的戒煙藥物,包括尼古丁咀嚼膠和尼古丁貼劑等不同劑型:另一種則是非尼古丁類戒煙藥物。在這些戒煙藥物中應如何選擇呢?建議應從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新型非尼古丁替代治療戒煙方法
取得國際權威機構推薦、有確切療效的另一類藥物是非尼古丁替代類戒煙藥物,目前,最新非尼古丁替代治療戒煙藥物已經問世,這種戒煙藥物同時具有激動及拮抗的雙重調節作用,這一重要特性使得它不僅能幫助緩解停止吸煙后對煙草的渴求和類燥不安、惡心頭痛等各種戒斷癥狀,更可以阻止尼古丁與大腦內受體的結合,從而減少吸煙的快感,降低對吸煙的期待,大大減少復吸的可能性。用比較易懂的話說,就是“戒煙不痛苦,抽煙不快樂”。
新型非尼古丁類戒煙藥物的典型代表是伐尼克蘭(商品名暢沛),它在2006年被用于煙草依賴的治療,并在短短幾年內獲得了80多個國家的許可用為處方戒煙藥物上市。目前,伐尼克蘭在全球已有1200萬人擁有使用經驗。被權威的美國相關臨床指南推薦為一線戒煙藥物。
至于治療經濟性,其實戒煙治療本身的成本效益比就非常好,非常符合“少投入、多產出”的衛生經濟學原則。有國外研究顯示,采用新型非尼古丁戒煙藥物治療的每位患者的治療費用比尼古丁替代戒煙藥物治療約高出7%:但是就每位短期戒煙成功的患者而言,采用非尼古丁戒煙藥物治療的治療費用卻比尼古丁替代戒煙藥物治療低于9%。學者們進行的成本效益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新型非尼古丁替代戒煙藥物可帶來健康和經濟雙重收益:與尼古丁替代療法相比,新型非尼古丁替代戒煙藥物的應用可以明顯降低現有的吸煙者由吸煙導致的死亡,以及吸煙相關慢性疾病的醫療成本。
其實,隨著醫藥技術突飛猛進,戒煙已不再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只要能下定戒煙決心,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選擇有效性、安全性、經濟性俱佳的戒煙藥物,并結合心理咨詢等相關手段,就可以真正遠離煙草危害,擁有健康生活。
傳統的尼古丁替代治療戒煙方法
尼古丁替代戒煙藥物主要是通過向人體提供尼古丁以達到代替或部分代替從煙草中獲得的尼古丁,從而減輕尼古丁戒斷癥狀,如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易怒、情緒低落等。通常治療需要持續8-12周,部分吸煙者可能需要治療更長時間,約有5%的人甚至可能會繼續療程長達一年。
另外,尼古丁除了成癮性之外還有其他危害,比如會增加心率和血壓,使心臟需氧量大幅增加,甚至會成為中重度吸煙者猝死的元兇。同時,尼古丁還有可能導致呼吸肌麻痹、意識障礙,長期吸入可導致機體活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多種器官受累的綜合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