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藥物在使用的同時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副作用,那么干擾素又有哪些副作用呢?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副作用?
1.流感樣綜合征:患者發熱、寒戰、全身不適,肌痛、頭痛等,有時還可出現鼻塞、流涕、頭暈、尿急等,而以發熱最為常見。不論應用途徑及劑量大小,患者均可有發熱,一般在第一次注射后2-6小時發生,體溫可升至38
2.造血系統改變:抑制骨髓,降低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白細胞減少通常發生于用藥后數小時至數日。用藥第一周,白細胞減少至40%-60%,而后趨于穩定。停藥或間歇5天以上用藥,白細胞可迅速恢復。主要是干擾素能可逆性地阻斷白細胞從骨髓釋放的緣故。長期應用可導致血色素性貧血,引起免疫介導的溶血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但極少見。通常可口服養血飲、復方阿膠漿等來糾正,亦可服利血生、鯊肝醇及氨肽家等藥以升高白細胞及血小板。
3.消化系統反應:如食欲不振、味覺異常、惡心、嘔吐、泄瀉、腹脹等。藥量越大,癥狀越頻繁,但一般不需治療,較重者可對癥處理。嚴重者應考慮減量或停藥。
4.皮膚反應:用藥超過4個月者的最常見副作用是輕、中度脫發,偶有停藥后更嚴重者。斑丘疹多發生于軀干和四肢,但多為暫時性的;還有發生潛在特異性反應,表現為彌漫性紅斑及蕁麻疹等。輕度皮疹多呈自限性,不必處理;嚴重者應考慮停藥或減量,并給抗過敏治療。
5.腎臟損害:最常見者為輕度蛋白尿,少有>
6.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11-羥皮質類固醇增加,雌激素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出現糖尿,偶見高血鉀、低血鈣等癥,還能提高血漿甘油三酯含量,但對膽固醇無影響。
7.抗干擾素抗體的產生:部分患者治療初期甚至未應用干擾素時即出現抗干擾素抗體,影響治療效果。估計與個體差異有關,而與應用劑量、給藥途徑、時間長短及患者年齡無明顯關系。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
一,常發生于干擾素治療中的發熱和頭痛等癥狀用撲熱息痛來緩解很有效。撲熱息痛的推薦劑量是每次500mggc 1g,在用干擾素前30分鐘給予。
二,所有給予干擾素的患者在治療中定期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及電解質。
三,貯存:干擾素應于2-8攝氏度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