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6歲的小伙子,已吸毒3年。他經常在毒癮發作時,自己給自己打針,甚至不止一次與別人共用針頭注射。日前,他突起發熱,面色蒼白、憔悴,神志昏迷,奄奄一息。到湘雅醫院就診后,經檢查被確診為“肺部感染合并急性丙型肝炎”。搶救治療后,患者神志清醒,患者與家屬對此感到欣慰,但欣慰之余,一個個疑問揮之不去——什么是丙型肝炎,為何會染上丙型肝炎?
吸毒與丙肝
丙型肝炎是一個世界性的健康難題。全球現約有1.7億丙肝患者。1992~1995年的全國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丙肝(HCV)抗體陽性患者約4000萬人,是乙肝病毒攜帶者的1/3。近年來,我國丙肝報告發現人數有上升趨勢,2008年新報告人數約12萬,最近5年內約翻了5倍。從全球范圍來看,丙肝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健康殺手。
丙型肝炎主要傳播途徑有:①使用了帶有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如輸血、血液透析等;②共同使用注射器、針灸針、牙科器械等,特別是靜脈注射海洛因等毒品;③少數可經妊娠期胎盤傳播給下一代子女;④可能通過性接觸傳播等。
不難看出,上文中患者毒癮發作時的不潔注射是導致其丙型肝炎的罪魁禍首。據報道,吸毒是法國傳播丙型肝炎的主要途徑,在每年新發生的5000例丙型肝炎當中,有70%與吸毒有關,特別是與注射式吸毒有關。我國廣西靜脈吸毒者中HCV感染率高達97.2%,靜脈吸毒者中HCV感染率明顯高于口吸吸毒者。
“沉默的殺手”
丙肝感染的起初階段稱為急性丙型肝炎,如果丙肝病毒留在體內超過6個月,就稱為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其實比甲型或乙型肝炎病毒更難纏,病毒感染后潛伏人體的時間可長達15~20年,帶菌者可以完全無病征,但病毒卻會悄無聲息地逐漸破壞肝臟,待患者發病確診時,很可能已經并發肝硬化,甚至肝癌,其殺傷力絕對不能小看。
丙肝的主要臨床特點是在感染后極易慢性化,約75%~80%的急性丙肝患者轉為慢性感染,其中大多數人又發展為慢性肝炎。據估計,經過10~20年的慢性病程后,至少20%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據日本和美國對輸血后丙肝患者隨訪10~29年的研究統計,發現35.1%~51%的患者發展為肝硬化,10.6%~23.4%發展為肝癌,死于肝病的占15.3%。
如何避免
丙肝主要通過血液、破損皮膚、黏液、性行為和母嬰傳播。就目前來看,丙肝的預防尚無疫苗可用,目前丙肝的預防重點在于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早期診斷和治療已感染HCV的患者(即傳染源)。具體措施如下:
1.取締職業獻血員,醫務人員慎用血制品。推廣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醫療器械如內窺鏡、手術器械、牙科鉆、針灸針等要嚴格消毒,確保可以殺死HCV。
2.男性使用避孕套對防止HCV的性傳播有很好的作用。如育齡婦女為丙肝患者,最好先進行抗HCV的治療,待疾病痊愈或控制良好時再懷孕生育,這樣有助于減少母嬰的垂直傳播。
3.禁止賣淫嫖娼,禁止注射毒品,靜脈吸毒者應下決心戒除毒癮,避免使用不潔注射器。
4.對職業需要可能接觸丙肝患者和血液、臟器者,要做好個人和環境的消毒防護。
丙型肝炎的治療目標應為清除病毒。一旦發現抗HCV陽性者,應進一步檢測血清中HCV RNA。若 HCV RNA為陽性,應立刻給予干擾素和利巴韋林聯合治療,或請專科醫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