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它是心力衰竭、冠心病、腦中風和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飲食干預可以提高糖尿病控制率,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們對50 例糖尿病患者飲食在配合營養科進行護理路徑干預,以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選取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我院診治的100 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5 例,女45 例,年齡37 ~ 72歲。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 例。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進行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護理路徑干預內容 ① 入院時,介紹護士長、管床護士姓名,向患者講解糖尿病飲食基本原則,發放糖尿病飲食健康教育路徑表并向患者講解有關內容。② 第1 天、第2天,介紹糖尿病飲食治療目的及注意事項; 講解糖尿病飲食熱量的計算方法與計劃,如何填寫飲食日記,教會患者計算熱量和配制食譜,指導患者自覺遵守飲食原則。③ 第3 天、第4天,介紹食物交換份飲食的目的,飲食的方法,如何運用食物交換份指導進食。④ 第5 天、第6 天,介紹低血糖生成指數飲食的目的以及方法,哪些食物進食后血糖升高快而且峰值高,如何計算每餐的血糖生成指數。⑤ 第7 天,低血糖時飲食原則,發生低血糖如何進食。⑥ 出院前1 d、2 d,評價患者及家屬的掌握程度,制訂出院后飲食治療的重點。
1. 2. 2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1. 3 實驗檢查入院時及干預后1、2、4 周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
1. 4 統計學處理采用t 和卡方檢驗,運用SAS 軟件包進行分析。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在干預前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經過飲食護理路徑干預后上述相關指標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見表1、23 討論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糖尿病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學會自我保健;其次,通過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減少55% 的糖尿病發病率; 再次,對糖尿病的早期和規律治療,又可使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減少50%,這說明大多數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是可以預防控制的。
飲食護理路徑干預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提高其飲食自理調節能力,即增加自我控制飲食進而有效控制DM 的能力和自覺行為,提高自我監控血糖的意識。飲食護理路徑干預在傳統護理基礎上進行一系列有計劃護理可提高患者的對飲食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認識,這是長期控制病情的基礎。采取護理路徑干預對糖尿病患者是必要的、有效的,可以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有效控制其病情基礎,態度、行為水平、知曉率顯著改觀。
由此可見,建立完善的護理干預路徑勢在必行。
本研究的結果證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尿糖,在干預前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 P> 0. 05) ; 經過飲食護理路徑干預后上述相關指標均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表明糖尿病通過飲食護理路徑干預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控飲食能力,可以起到血糖控制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沈棫華. 臨床路徑在糖尿病血糖控制飲食護理工作中的應用與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8,6 (2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