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防低血糖:進入秋天以后,夜長晝短,如果晚飯不能維持漫漫長夜所需的能量和糖分,就容易發生夜間低血糖。預防秋季低血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注意:定時定量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準時就餐,若不能按時進餐,應在進餐時間吃點水果、果汁或餅干等;外出時,一定要備些餅干、糖果,出現低血糖先兆時及時食用;隨身攜帶糖尿病伸息卡,并注明在意識不清時,請將口袋內糖果放入口中或立即送醫院急診室戧救;定期到醫院復查,并遵從醫囑,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特別要避免反復發生低血糖;養成良好習慣戒煙,如飲酒應少量,禁忌空腹時飲酒。
2、預防糖尿病足:相對其他季節,秋季天高氣爽,空氣干燥,氣溫逐漸降低,濕度逐漸減少,糖尿病病人的皮膚也變得較為干燥而容易皸裂,同時血管收縮讓患者覺得肢體怕涼、麻木,極易發生糖尿病足。因此應特別注意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干裂,足部皮膚干燥常引起褪皮、破潰,此時切忌用手簡單摳掉或自行處理,要及時看醫生,防止感染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
4、合理飲食:中醫學提示我們“飲食自倍,胃腸乃傷”,對于糖尿病病人來悅,飲食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秋季,喜慶節日多,此時不可因一時貪嘴而不對飲食加以控制。飲酒可加重低血糖反應,要盡量不喝或少喝酒,喝前應吃少量主食。月餅含糖量高,最好不要食用。按照中醫基礎理論,“秋燥最易傷肺”,而糖尿病患者多為陰虛燥熱的體質,對燥邪更為敏感,故應注意防燥。因此,秋季飲食應以甘淡滋潤為主。梨、柑橘、荸薺、枇杷等秋令水果都有很好的滋陰潤肺功效,但是水果攝入要與主食進行等熱量交換,適當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不能無限制地攝入水果。蘿卜、黃瓜、冬瓜、花菜、白菜等應時蔬菜性質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之功,其所含的維生素C、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但不可多食,以免損傷胃氣。開水、牛奶、果汁飲料等流質少量多飲,可養陰潤燥。秋季應少吃生冷、辛辣、油炸火烤的食物,如蔥、姜、蒜、烤羊肉、炸雞腿等,以免傷津耗液,加重秋燥的各種癥候。所有上述飲食都要在每天熱量攝入的總量之內合理選用。
5、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而適當的運動可使人體上下之氣貫通,臟腑功能增強,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秋季早晚溫差大,天氣冷熱交替,變化急劇,糖尿病病人呼吸道防御功能較差,容易感冒。因此要勤加減衣服,適量增加戶外運動以增強抵抗力,如散步、體操、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在飯后進行降糖效果好,但應避免空腹或降糖藥物高峰時運動,以免引起低血糖反應,運動時間每次約30-60分鐘為宜。最好不要進行舉重、爬高運動,因糖尿病病人往往伴有體形肥胖,爬高加重膝關節的負擔,會引起關節的疼痛。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秋季天氣干燥,糖尿病病人易發生便秘,積極防治便秘對血糖控制、視力和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如碰上便秘、排便困難,應注意慎用刺激性瀉藥,以免損傷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