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胰島素的吸收不同
50%胰島素吸收所需要的時間,腹部最快,為87分鐘;手臂中等,為141分鐘;大腿較慢,為164分鐘;臀部較慢,為155分鐘。
不同胰島素,注射部位的選擇不同
? 可溶性人胰島素在腹部注射時的吸收最快,因此,腹部應作為首選部位;
? NPH胰島素在大腿或臀部注射時,吸收較緩慢。作為基礎胰島素,NPH首選這兩個部位注射;
? 預混胰島素建議早晨在腹部注射,晚上在大腿或臀部注射;
? 速效合長效胰島素內似物,可在任一注射部位注射,由于不存在注射部位的吸收率差異,因此可在任一注射部位注射。
注射規范
預混胰島素
適當混勻:在使用預混胰島素之前,應將胰島素充分混勻;若注射前混勻方法不正確,會降低胰島素的效力,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從而加大血糖的波動,影響血糖控制。
正確的混勻手法:將胰島素筆平放在手心中,水平滾動10次,然后雙手夾住胰島素筆,通過肘關節和前臂的上下擺動,上下翻動10次,使瓶內藥液充分混勻,直至胰島素轉變成均勻的云霧狀乳白色液體,這樣才可進行注射。
排盡空氣
切記使用前及更換筆芯后均應排盡筆芯內空氣。
排氣步驟:每次注射前,將劑量調節旋鈕撥至2 IU,針尖向上直立,手指輕彈筆芯架數次,使空氣聚集在上部后,按壓注射鍵,直至有一滴胰島素從針頭溢出,即表示驅動桿已與筆芯完全接觸,且筆芯內的氣泡已排盡。否則需重復進行此操作。
注射前必須檢查注射部位
一旦發現注射部位出現皮下脂肪代謝障礙、炎癥或感染、出血或瘀斑的征象,應更換注射部位。
每次就診時,HCP都應檢查注射部位,尤其是在已經發生皮下脂肪代謝障礙的情況下。最低要求是:每年應對每個注射部位檢查一次(對于兒科患者,最好每次就診時都檢查一遍)。
注射部位的消毒
以75%的酒精棉球消毒注射部位
正確的消毒方法:以75%的酒精棉球以注射點為中心,由中間向周圍環形消毒皮膚,直徑5cm左右。凡酒精擦拭過的范圍不要再重復擦拭,以減少污染。
消毒注意事項:
針頭無需消毒;
待酒精揮發干后方可注射;
如果消毒皮膚的酒精未干就進行注射,酒精從針眼被帶到皮下,會引起疼痛;
酒精清潔針頭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以為這樣反而會除去針頭上用以減輕注射時疼痛感的 醫用潤滑層。
注射部位的觀察與處理:
拔除針頭后,無需按摩注射部位 ;
觀察注射部位有無出血、瘀斑、擦傷或漏液。
捏皮手法
使用BD31G x 5mm超細超短針頭可垂直進針,無需捏起皮膚;
當從皮膚表面到肌肉的距離短于針頭長度時,捏起皮膚的作用很關鍵;
對于較長的針頭,捏起皮膚是確保皮下注射的簡單、有效方法。
進針角度
使用超短(5mm)的針頭,垂直進針即可確保皮下注射;
使用較長(≧8mm)的針頭,45゜進針有助于降低肌肉注射的風險。
進針注意事項:
進針藥快
對于剛開始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而言,由于害怕疼痛,往往進針不果斷。起始進針越慢,痛感就越強
肌肉放松
整個注射過程,保持肌肉放松
針頭的留置時間:
注射完畢后,針頭應置留在皮內10秒鐘,待藥滴吸收后拔除。這樣,可避免發生滲漏/回流,從而確保注射劑量的完全給藥;
劑量更大時,針頭置留時間則需10秒以上。
針頭的拔除:
應保持原進方向,迅速將針頭拔出。
切忌旋轉著拔出針頭。
應丟棄,不能留在胰島素筆上。
不卸下針頭,在筆芯和外界建立開放通道,導致空氣中和針尖的細菌通過針管進入筆芯,污染了藥液,也增加了患者注射部位感染的機會。
針頭留置在胰島素筆上,可因熱脹冷縮的原因而導致胰島素劑量錯誤,令血糖控制異常。
從高溫處進入低溫處時,胰島素膨脹,從針孔漏出,可造成預混胰島素的構成比例發生變化,引起胰島素劑量錯誤。
從高溫處進入低溫處時,胰島素收縮,空氣從針孔出進入胰島素,形成氣泡,可導致所需注射時間延長,若患者仍依照以往的注射時間將針頭拔出,可引起胰島素劑量錯誤。
建議使用安全型針銳物收納盒;
放在專用的收納盒中;
如果沒有專用的收納盒,可放在其它防刺硬容器中,如朔料瓶;
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將銳利的材料丟到普通(公共)垃圾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