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CAA)是一種常見血液病,鑒于該病發病是由于細胞免疫因素,我們采用免疫抑制劑CsA聯合康力隆治療觀察了56例慢性再障(CAA),取得了良好療效,同時與同期單用雄激素治療的30例CAA的療效作比較。現報導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2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可被評估的CAA 86例,分為兩組,其中治療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齡12~64歲,中位年齡33.5歲,療前病程3~11個月,中位時間4.9個月。對比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9~59歲,中位年齡31.2歲,療效病程1~12個月,中位時間5.2個月。兩組在性別、年齡、療前病程以及臨床征象等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對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取CsA(商品名
田可,華北制藥)4 mg/(kg·d)聯合康力隆4~6 mg/d治療,對比組采取單用康力隆治療,兩組均輔以維生素B6、葉酸,連續用藥6個月時,根據國內制定的診斷治療標準[1]評定療效。
1.3 觀察項目 治療期間每周檢查血象,療程至3個月和6個月時復查骨髓象,根據臨床征象復查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 治療組56例中基本治愈21例(37.5%),緩解22例(39.3%),明顯進步8例(14.3%),無變化5例(8.9%),總有效率(91.1%),對比組30例中基本治愈7例(23.3%),緩解7例(23.3%),明顯進步4例(13.3%),無變化12例(40.0%),總有效率60.0%,兩組比較,CsA聯合康力隆組各等級療效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單用康力隆組(P<0.05)。
2.2 療效起始時間 在治療組有效的51例中,療后最早顯示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上升者為第21天,最遲者為第91天,中位時間55天,在對比組有效的18例中,最早為28天,最遲者為133天,中位時間為96天,兩組比較,CsA聯合康力隆組的療效起始時間明顯先于單用康力隆組(P<0.05)。
2.3 不良反應 在CsA聯合康力隆治療的病例中,顯示毛發增生者21例(37.50%),齒齦腫脹者13例(23.2%),面部
痤瘡者15例(26.8%),未發現明顯肝腎功能損傷。
3 討論
愈來愈多的實驗和臨床研究都支持再障發病與免疫因素有關。現認為由藥物化學以及病毒等因素所造成的骨髓損傷,可能招致造血干細胞形成新的抗原,繼發的激活了T細胞的免疫反應,從而成為獲得性再障發病發展的重要機制[2~5]。
再障的T細胞異常主要表現在亞群CD8比例增多,CD4比例減少,CD4/CD8值降低以及Th1/Th2值升高等[2,6],我們曾經通過四色流式細胞術對32例CAA患者T細胞亞群的進行檢測,28例(87.5%)CD4/CD8的比值低于正常對照。骨髓中這些增多活化的T細胞釋放的IFN-γ、TNF-α等造血負調控因子,不僅可抑制各階段造血干祖細胞增殖,還可促進Fas/Fas1介導的造血干祖細胞凋亡,最終導致骨髓造血衰竭和全血細胞減少[2,7~9]。
CsA具有抑制T細胞活性和增殖的作用,采用CsA治療再障的療效報道不一,高者可達80%,與ATG或ALG聯合應用可提高其療效[2,10]。雄激素是國內傳統治療再障的藥物,具有刺激腎臟產生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紅系增生以及提升粒細胞和血小板的作用[11]。邵宗鴻等最先應用長效睪丸酮合并CsA治療慢性再障,比單用雄激素的療效有明顯的提高,有效率達83.3%[12]。我們采取CsA聯合康力隆治療CAA 56例,獲不同等級療效者51例,有效率達91.1%,與單用康力隆治療的60%相比,前者的療效明顯優于后者(P<0.05)。另在療效起始時間方面,聯合用藥組的網織紅細胞/血紅蛋白上升時間也明顯先于單用康力隆組(P<0.05),所以筆者認為CsA聯合康力隆治療CAA是有效的,同時也提示大多數CAA存在著T細胞介導的發病因素。但我們注意到所治療的56例患者中,明顯地存在著療效差異,其間是否與CsA的劑量、用藥時間不足以抑制異常的免疫,或CAA存在在發病中的其他因素,值得進一步探索。就本文所觀察的病例,筆者還注意到,僅憑患者的血象或骨髓象,年齡或性別等臨床征象,難以預測CsA的療效。有報道采用流式細胞術對重型再障CD8 T細胞內IFN-γ的表達進行了檢測,96%表達IFN-γ的患者對免疫抑制劑有效,無效只有32%[13]。該項指標具有明顯預測療效的作用,可以借鑒,以指導治療。
國外用于治療再障的CsA劑量通常在10~12 mg/(kg·d),所以常有
高血壓、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10]。可能由于我們所用的劑量較小,故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參考來源:
環孢素聯合康力隆治療慢性障礙性貧血56例療效觀察,李紅雨,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7年第4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