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孕婦在懷孕初期就開始補充維生素C和E以幫助預防
高血壓等妊娠期并發癥這種做法可能沒有什么效果。
匹茲堡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報告說,此前有多項小規模研究都曾得出結論稱,孕期補充維生素可以降低孕婦出現先兆子癇(嚴重妊娠高血壓)的風險。而他們此次對1萬多名孕婦進行的大規模研究卻發現,補充維生素根本不會降低孕婦出現先兆子癇的風險,對于普通的妊娠高血壓及其他妊娠并發癥也無顯著預防作用。
先兆子癇(也稱為子癇前期)以前也叫妊娠毒血癥,是在高血壓、蛋白尿基礎上,出現頭痛、眼花、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等癥狀者,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疾病。這種病癥大多數在37周后才開始有所表現,但也可以在懷孕的后半期、分娩時、甚至產后(一般是在產后24~48小時)的任何時間內表現出來。
研究人員選取了1萬多名孕期處于9~16周的孕婦,將她們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的孕婦每天服用維生素C和E添加劑,對照組則服用安慰劑。這些孕婦均為第一次懷孕且身體健康。
研究人員對這些孕婦進行跟蹤調查直至她們分娩。結果發現,兩組孕婦出現與妊娠有關的各種病癥的幾率并無顯著差異。僅從先兆子癇來看,試驗組孕婦患這種病的幾率(7.2%)甚至還略高于對照組(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