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很多次蹲在馬桶上,用盡了各種渾身解數,滿臉憋的通紅,苦苦等待,還是沒法順暢排便。便秘的痛苦,不禁讓人懷疑人生。
很多朋友都深受“便秘”的困擾,加上人們不良的飲食習慣及乏運動等,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便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因此,中國醫師協會將3月28日設立為“中國便秘日”,目的是讓大家重視自己的腸道健康。
一、認識便秘
便秘是以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為特征的一種癥狀。排便困難包括了排便費力、排便耗時、排便不干凈、需要輔助排便等;排便次數減少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個月。
通過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為4%~10%,也就是說,我目前約有5000萬人患有便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便秘的患病率會隨之上升,特別是7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便秘患病率為23%,而且女性慢性便秘患病率高于男性!
二、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便秘的常見原因主要有三種:功能性、藥物性和器質性。
1.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飲食習慣引起的便秘,比如飲食過于精細,很少吃粗糧;愛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酒過度;體內胃火旺盛;缺乏運動和工作壓力大等。
2.藥物性便秘:長期使用抗抑郁、鈣拮抗劑、抗膽堿能藥物引起的便秘。
3.器質性便秘:由于某種疾病引起的便秘,如糖尿病、大腸癌、肛裂、痔瘡等。
便秘治療的總體原則是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所謂“個體化”,即根據便秘病因對因下藥,能夠幫助患者解決便秘問題。所謂“綜合治療”,即治療時兼顧多個方面,包括調整患者的膳食結構、排便習慣、精神心理狀態等。長期應用通便藥維持治療者應避免濫用瀉藥,外科手術應嚴格掌握適應癥。
三、改善便秘從調整生活方式開始
1、建立固定時間的良好排便習慣:早晨的上升反射可以促進結腸運動,有助于產生排便。而大多數人的排便行為也是早上,此外,進食后由于胃竇擴張,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后也會促進結腸的群體蠕動,產生排便反射,有利于排便成功。因此,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嘗試在早晨或者飯后2小時內排便。排便時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玩手機或看報紙,排除無關的因素干擾,才有利于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增加膳食纖維和水的攝入:日常生活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谷類中的粗糧、綠色蔬菜、菌類、豆類等,可以改善便秘的癥狀。此外,建議大家每天至少攝入2升水,能增強膳食纖維的通便作用,有利于排便。
3、增加運動: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以縮短腸道通過時間,有利于排便。而騎自行車、散步等有氧運動對改善便比較好,建議大家每天運動量為30~60分鐘,每周至少2次。
4、改變排便姿勢:相對坐位排便來說,蹲位排便時腹部壓力無明顯增加,此時直腸肌松弛,排便所需直腸勞損小,有利于排便,便秘患者可嘗試蹲位姿勢。
當出現便秘時,通過調整生活方依然無法緩解,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查找便秘原因,以免延誤病情,切勿濫用瀉藥。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功能性胃腸病協作組。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廣州)[J].中華消化雜志,2019,39(9):577-598.
[2]慢性便秘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2(12):110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