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士欣(烏苯美司膠囊)是1976年由日本學者梅澤濱夫從橄欖網狀鏈霉菌(Streptomyces olivoreticuli)的培養液中分離而得的低分子二肽化臺物,化學名為N-[(2S.3R)-3-氨基-2-羥基-4-苯丁酰]-L-亮氨酸,具有抑制腫瘤細胞表面氨基肽酶B.N.和亮氨酸氨基肽酶作用,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和促進宿主免疫功能。1987年,作為抗癌新藥在日本正式上市,商品名Bestatin,后由WH0統一命名為烏苯美司(Ubenimex),國產商品名百士欣,現將其對血液病的臨床治療研究綜述如下。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陳榮秀等報告百士欣(烏苯美司膠囊)和細胞毒性抗癌藥并用療法的實驗研究證實,百士欣和阿霉素(ADM)聯合明顯延長L1210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生存期延長計算,以對照組為100%,阿霉素組為218.7%,百土欣加ADM組則為364.8%以上。在臨床應用上Kawe等報告: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化療后緩解期輔以百士欣治療的3l例中只3例復發,而化療后未再治療的17例中,在13個月內有4例復發,使用不同種類的生物反應調節劑(BRM)PSK,治療組20例中有6例于1個月內復發,具有顯著差異(P<0.05)。
慢性髓性白血病(Dhronic Mylogenous leukemla CML)
Murata等報告百士欣對人組織細胞性淋巴瘤細胞U937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并且能誘導其在形態學、細胞化學和功能上分化形成單核/巨噬細胞。百士欣對組織細胞淋巴瘤U937細胞誘導其凋亡亦經Sekine等證實。Mathe等報告4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病及實體瘤病人中,百士欣能糾正CD4、CD8兩種淋巴細胞亞型的病理性比率。Kazuhiko等報告百士欣對淋巴瘤病人在白體骨髓移植后能激活單核細胞。百士欣治療60天后,Dl6+表型單撥細胞頻率增加達62%。Bierman等報告百士欣對淋巴瘤病人在太劑量化療(HDT)和骨髓移植(BMT)后的免疫重建功能。對3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HDT和BMT后發現T細胞CD4:CD8比率降低及PHA、PWM有絲分裂活性降低,應用百士欣(烏苯美司膠囊)治療后均有明顯改善。
Uzuka等報告使用百士欣(烏苯美司膠囊)治療2例RAEB-T,1例完全緩解。6例RAEB有3例完全緩解,另2例獲得部分緩解,但對1例RA則無效。并報道百士欣對MDS中13例RAEB和RAEB-T,有9例緩解(69%)。作者從骨髓集落培養法研究中發現MDS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細胞有內源性缺陷,特別是在紅細胞集落形成受損害。在百士欣治療后,內源性造血干細胞異常得到顯著的改善。Tatsumi等報告20例NDS經百士欣治療,l0例貧血有改善;12例治前血小板減少的治療后增加;l0例中性粒細胞增加,但骨髓中原始細胞增加的達1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