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瘤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絕大多數為良性病變,少數為癌。病因不清,病理改變為甲狀腺濾泡增生,甲狀腺組織腫大。良性質地柔軟,惡性質地堅硬。良性:頸部腫塊多為單發,生長緩慢,大時可有壓迫癥狀,腫塊隨吞咽上下活動、光滑、質地較軟、呈圓形或橢圓形,可引發甲亢。瘤體小時,可通過全科治療儀照射使其縮小、消失;瘤體過大時,應手術切除再行照射治療,可達到消炎、止痛、消腫,加快傷口愈合,防止感染及
疤痕之目的。臨床總結下來,主要致病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內分泌失調導致雌激素過高、碘攝入過量、精神壓力大等。
甲狀腺
腫瘤大多數是無痛的孤立結節,臨床上要注意和其他甲狀腺疾病鑒別,有時分化性腺癌和腺瘤也極為相似,影象學和細針穿刺等檢查可協助診斷。甲狀腺瘤大多發生于青年女性。
甲狀腺癌是由數種不同生物學行為和病理類型的癌腫組成,它們的發病年齡、生長速度、轉移途徑和預后都明顯不同。良性甲狀腺瘤有十分之一可發展為惡性,惡性也可能與放射線照射有關。惡性甲狀腺瘤體分為乳頭狀腺癌、濾泡狀腺癌、未分化癌、髓樣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及淋巴瘤。甲狀腺或臨近部位頸部有腫塊,且質地堅硬而不平整。早期無明顯自覺癥狀、晚期可出現聲音嘶啞、呼吸或吞咽困難、枕肩部疼痛或伴有腹瀉、心悸、顏面潮紅及血鈣降低等癥狀。凡確診為惡性甲狀腺癌,則應根據病理類型做手術切除或放射性碘治療、化療、并可配合全科治療儀照射治療。
甲狀腺瘤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可以甲亢,甲狀腺掃描顯示該腺瘤為熱結節(放射性同位素分布濃聚),這種情況稱之為毒性甲狀腺腺瘤;
另一種情況是不引起甲亢,甲狀腺掃描顯示該腺瘤為溫結節(放射性同位素分布與正常甲狀腺組織相似)或冷結節(放射性同位素分布低于正常甲狀腺組織),這種情況不叫毒性甲狀腺腺瘤,只是一種單純的甲狀腺腺瘤。 毒性甲狀腺腺瘤是由于該腺瘤發生功能增強,產生大量甲狀腺激素,從而甲亢的表現。毒性甲狀腺腺瘤多見于女性,以30~40歲多見。腺瘤通常是單個,少數不止1個。患者有甲亢癥狀,查體往往可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一般比較大,常達數厘米大小。測定血清T3、T4水平增高,以T3增高較為明顯。甲狀腺掃描證實結節為熱結節,但周圍的甲狀腺組織放射性同位素分布往往缺乏或減低。
甲狀腺瘤臨床概況
甲狀腺腺瘤是以頸前腫塊局限于一處,形似核桃,質地較硬,可隨吞咽而上下移動的頸部慢性病變。發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長期的憤怒或憂郁愁悶,使肝氣郁滯,進而津液,氣血郁結凝滯,久聚成痰,氣滯痰凝,痰氣交阻,聚結于頸前而生成。其次,還與水土,飲食、體質等因素有關,本病初期一般無明顯癥狀,往往是在體檢時B超發現,發現后,多數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或不治療。手術治療術后極易復發,復發率高達90%以上,難以根治;不治療(因為無明顯癥狀:不痛、不癢),病程一長,成為難治之病,或惡化成甲狀腺癌。據有關資料:甲狀腺腺瘤的癌變率高達10%-20%左右。甲狀腺腺瘤相當常見,常發生于40歲以下,以20-40歲女性最常見。
甲狀腺瘤病理分類
1、甲狀腺瘤、濾泡狀腺瘤:是最常見的一種甲狀腺良性腫瘤,又分為:(1)胚胎型腺瘤;(2)胎兒型腺瘤;(3)膠性腺瘤,又稱巨濾泡性腺瘤(最常見);(4)單純性腺瘤;(5)嗜酸性腺瘤
2、乳頭狀腺瘤:良性乳頭狀腺瘤少見,多呈囊性,故又稱乳頭狀囊腺病。甲狀腺腺瘤中,具有乳頭狀結構者有較大的惡性傾向。
3、不典型腺瘤:比較少見,瘤體包膜完整,質地堅實。
4、甲狀腺囊腫:根據內容物不同可分為膠性囊腫、漿液性囊腫、壞死性囊腫、出血性囊腫。
5、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瘤實質區可見陳舊性出血、壞死、囊性變、玻璃樣變、纖維化、鈣化。瘤組織邊界清楚,周圍甲狀腺組織常萎縮。
毒性甲狀腺腺瘤是由于該腺瘤發生功能增強,產生大量甲狀腺激素,從而引起甲亢的表現。毒性甲狀腺腺瘤多見于女性,以30~40歲多見。腺瘤通常是單個,少數不止1個。患者有甲亢癥狀,查體往往可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一般比較大,常達數厘米大小。測定血清T3、T4水平增高,以T3增高較為明顯。甲狀腺掃描證實結節為熱結節,但周圍的甲狀腺組織放射性同位素分布往往缺乏或減低。